
(1).即木冰。因木冰如树枝披介胄然,故又名木介。《汉书·五行志上》:“今之长老名木冰为木介。介者,甲。甲,兵象也。” 宋 薛季宣 《城台雪望怀子都》诗之三:“此情谁与度,木介响琤瑽。”
(2).指出现木冰的现象。《清史稿·灾异志三》:“ 康熙 元年十二月, 嘉定 木介。”参见“ 木冰 ”。
木介是汉语中具有双重含义的自然现象类词汇,依据《汉语大词典》《辞海》及古代文献记载,其定义可作以下分述:
一、气象学现象 指冬季树木表面因过冷却雾滴冻结形成的冰晶包裹现象,俗称"树挂"。该现象最早见于《汉书·五行志》记载:"木先寒,故得雨而冰,名曰木介。"其形成需满足-15℃以下低温与充足水汽条件,冰晶呈绒毛状或针状结构,多出现于我国北方及高海拔地区。
二、植物学特征 在《中国植物志》中特指某些木本植物的保护性角质层结构。如壳斗科植物的坚果壳斗、松科球果的木质化苞片等,这类组织通过木质素沉积形成坚硬外壳,具有防御病虫害及保持水分的生物学功能。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木部》记载:"木介者,树之甲胄也。"
两种释义均指向物体表面形成的保护性覆盖层,前者属临时性气象沉积物,后者为植物长期进化形成的永久性器官,体现了汉语词汇在不同学科领域的语义分化特征。
"木介"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进行解释:
一、核心释义
木冰的别称
指冬季树木枝条被透明冰层包裹的自然现象,因冰晶附着形态酷似铠甲(古代称"介胄"),故得名"木介"。该现象在《汉书·五行志》中已有记载:"今之长老名木冰为木介",说明这一名称源自古代民间观察。
气象学指代
也可特指出现这种特殊结冰现象的气候事件。如《清史稿》记载康熙元年嘉定地区"木介",即记录了一次木冰现象的发生。
二、延伸说明
需注意:将"木介"拆解为单独字义的解释存在偏差,该词为不可分割的专用气象名词。建议参考《中国气象大辞典》等专业文献获取更详细科学解释。
白接八玺变温动物不剌剌布袍醇善次所代谷多情多感恶势力放长线钓大鱼方三拜方扇发笑分付奋权副标题鼓肚鬼目草火记豁落兼程并进简札椒第肌肤侃直老婆舌头灵修麟鹿马子桶媚灶廿八躔跑堂佩青扑蝴蝶戗金跷身庆惠请将不如激将凄悦曲畅韧战三折肱为良医盛彊升缺适士说不尽太阳地儿逃限天命有归铜活同极突黎挽狂澜虾蟇柝县师掀扬贤媛小试锋芒邪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