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危的意思、安危的详细解释
安危的解释
[safety or danger] 平安和危险
奋勇抢救溺水儿童,不顾自己的安危
详细解释
平安与危险。《管子·参患》:“君主之所以尊卑,国之所以安危者,莫要于兵。” 晋 干宝 《晋纪总论》:“盖民情风教,国家安危之本也。” 宋 苏轼 《次韵李修孺留别》之一:“岂意青天扫云雾,尽呼黄髮寄安危。” 孙继先 《强渡大渡河》:“他肩上担着关系全军安危的担子哪。”
词语分解
- 安的解释 安 ā 平静,稳定:安定。安心。安宁。安稳。安闲。安身立命。安邦定国。 使平静,使安定(多指心情):安民。安慰。安抚。 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心安。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
- 危的解释 危 ē 不安全:危险。危殆。危言(a.故意说吓人的话;b.直言)。危难(刵 )。危如累(噄 )卵。 损害:危害。危及。 高的,陡的:危石。危樯。 使人惊奇的:危言耸听。 端正的,正直的:正襟危坐。“邦
专业解析
“安危”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两个意义相反的语素“安”和“危”并列构成,属于联合式合成词。其核心含义指:
-
安全与危险:指人或事物所处的两种截然相反的境况或状态。“安”代表平安、稳定、无危险;“危”代表危险、危急、不安全。
-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 例:个人的安危、国家的安危、不顾自身安危。
-
泛指处境、状况:在实际运用中,“安危”常常作为一个整体概念,泛指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地方乃至一个国家整体的安全状况、生存状态或命运。它强调的是对整体安全形势的关注。
- 来源:罗竹风 主编.《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86-1994.
- 例:心系百姓安危、事关国家安危的大事、把人民的安危放在首位。
详细解析:
- 语素解析:
- 安:本义为安定、安全。《说文解字》:“安,静也。”引申为平安、安稳、舒适。
- 危:本义为在高处而畏惧。《说文解字》:“危,在高而惧也。”引申为危险、危急、不稳定、使处于危险境地。
- 两者结合,涵盖了安全与危险这两个生存状态的两极。
- 词义特征:
- 对立统一:“安危”一词本身就体现了矛盾对立的统一,涵盖了事物可能存在的两种极端状态。
- 整体性:虽然由两个反义词构成,但在使用中常作为一个整体概念,指代“安全状况”或“处境”,尤其侧重于对“危险”可能性的关注和防范。例如,“关心他的安危”更侧重于担心他是否安全、是否有危险。
- 抽象性:它描述的不是具体的物体或动作,而是一种抽象的状态或情形。
- 常见用法与搭配:
- 常作宾语:如“关心安危”、“不顾安危”、“系于安危”、“关系到安危”。
- 常作定语:如“安危问题”、“安危大事”、“安危之际”(关键时刻)。
- 常与表示人或事物的名词搭配:如“国家安危”、“人民安危”、“个人安危”、“企业安危”。
- 常与表达情感或态度的动词搭配:如“牵挂安危”、“担忧安危”、“置安危于度外”(不把自身安全当回事)。
- 与近义词的区别:
- “安全”:仅指没有危险、平安的状态,是“安危”中“安”的单方面强调。
- “危险”:仅指有遭到损害或失败的可能的状态,是“安危”中“危”的单方面强调。
- “祸福”:指灾祸与幸福,更侧重于事件的结果(不幸或幸运),而“安危”更侧重于状态(安全或危险)。
“安危”在汉语词典中的核心释义是指安全与危险,并由此引申指代人或事物所处的整体安全状况、生存境遇或命运。它体现了对安全与危险这对矛盾状态的概括,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常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强调对安全形势的关注,尤其在涉及重大利益或生命财产时。
网络扩展解释
“安危”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使用场景可通过以下方面详细解析:
基本释义
“安危”由“安”(平安)和“危”(危险)两个反义字组成,指平安与危险并存的状态,但使用时更强调对潜在危险的关注。例如“不顾个人安危”即突出对危险境遇的忽视,选择优先考虑其他因素。
词源与结构
- 构词特点:并列结构,通过反义字组合表达事物的两面性。
- 经典引用:最早可见于《尚书·毕命》“邦之安危”,后《东周列国志》中李牧提到“国家安危,悬于一将”,体现其常用于重大事件或集体利益的语境。
使用场景
- 描述处境:多用于个人或群体面临风险时的选择,如“他救人时未顾自身安危”。
- 警示与提醒:如“注意旅途安危”,强调对安全问题的重视。
- 文学与历史:常见于历史叙事或文学作品中,突显人物在危机中的责任感(如中李牧的典故)。
例句参考
- 当代语境:“解放军战士不顾安危抢救伤员。”
- 跨文化应用:西语例句“Salvó a la chica ignorando riesgos personales”(他不顾个人安危救出女孩)。
补充说明
- 近义词:吉凶、祸福(侧重结果);反义词:无直接反义,但可对比“安全”与“危险”的单字含义。
- 词性:名词,通常作主语或宾语(如“安危未定”“考虑安危”)。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东周列国志》《尚书》等文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剥船表海必恭必敬並肩产科承差赤韨传草欑罗點漆璧定正掇青拾紫二传手非语凤枭同巢该罗高嗓门共兜公父训遘谗官船归畝毫发丝粟何所不有河涌怀辑华剧换韵划指会理货贡佳能节令祭日科目儒犂壁留白隆穷轮軿闷葫芦密赐凝固暖笙拍但拍手蒲谷秋毫见捐麴饼荣焰入人使性谤气识职俗机琐愞挑眼通条狎比咸同效义谢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