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咸同的意思、咸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咸同的解释

清 代年号 咸丰 与 同治 的并称。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的家庭》:“ 咸 同 之季, 中国 近代史极可注意之一页。”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咸同”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语境的双音节词,通常指代清朝咸丰(1851-1861年)与同治(1862-1874年)两朝并称的时期。该词属于专名类历史术语,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三方面:

  1. 年号指代性

    “咸”为咸丰帝爱新觉罗·奕詝的年号,“同”为同治帝爱新觉罗·载淳的年号,二者联合使用特指中国近代史中1851至1874年的历史阶段(据《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3年版)。该时期以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及洋务运动兴起为标志性事件。

  2. 社会转型表征

    在史学研究中,“咸同时期”常被用作分析晚清政治结构变动、军事改革(如湘军淮军建制)及中西文化碰撞的关键时间坐标。例如《清史稿·食货志》记载该阶段“厘金制度遍行,财赋渐倚洋税”,反映经济结构转型特征(参考中华书局点校本《清史稿》)。

  3. 文学语境延伸

    在古籍文献及近现代文史著作中,“咸同”常作为时间状语出现,如《翁同龢日记》载“咸同以来,京官俸薄”等表述,体现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社会风貌(摘录自中华书局《翁同龢日记》整理本)。

网络扩展解释

“咸同”一词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语境区分:

  1. 清代年号并称(常用义) 指咸丰(1851-1861)与同治(1864-1875)两个年号的合称,用于历史文献中描述这一时期的社会状况。例如:

    沈从文在《从文自传·我的家庭》中提到:“咸同之季,中国近代史极可注意之一页”()。
    此时“咸同”特指19世纪中叶清朝内忧外患的特殊阶段,如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等重大事件()。

  2. 古汉语中的成语(罕见义) 由“咸”(普遍、全部)与“同”(相同)组成,表示观点或行动完全一致。例如《国语》中“小赐不咸”的“咸”即含“普遍”之意()。但此用法在现代汉语中极少出现,多见于文言文()。

使用建议:在当代语境下,若无特殊说明,“咸同”一般指向年号组合;若需表达“一致”含义,建议使用“共识”“一致”等现代词汇以避免歧义。

别人正在浏览...

拜免半折宝吹编创笔管菜避秦不忘母训不永参度草场操揔弛废春化楚雅肚里有偻罗房露服具狗苟鬼捏青古籍害风河港欢忭恍怳环内魂飞神丧僵硬界墙金翅警勑静息衿佩矜慎疚悔黎黔瞢腾农科院平禠埤助乾面气垫船嶔岩栖止屈屈屈人仁宇辱金沙米善钱适生十势四海承平送电条序体皃图存汪子违怨蓊茸絃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