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鼎折覆餗的意思、鼎折覆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鼎折覆餗的解释

《易·鼎》:“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孔颖达 疏:“施之於人,知小而谋大,力薄而任重,如此必受其至辱,灾及其身也,故曰其形渥,凶。”后以“鼎折覆餗”比喻力薄任重,必致灾祸。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后之人儻经纶理学不逮 文贞 万万者,復以諛言日至,讜论无闻,或纯任权术,或曲谨小廉,依恃宽大,自命贤相,恐鼎折覆餗之讥,不待终日矣,可不危与!”亦作“ 鼎折餗覆 ”。 梁启超 《中国立国大方针》:“如吾子言,几欲举全国命脉託诸此辈,一旦鼎折餗覆,后事云胡可问。”亦省作“ 鼎覆 ”、“ 鼎折 ”。 汉 荀悦 《申鉴·时事》:“小能其职,以极登於大,故下位竞大,橈其任以坠於下,故上位慎其鼎覆刑焉,何惮於降。” 宋 李纲 《辞免尚书右仆射第一表》:“伏望皇帝陛下收还成命,改授其人,持危扶颠,允廸栋隆之吉,力小任重,免貽鼎折之凶。”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鼎折覆餗”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释义
该成语原指鼎足折断、食物倾覆,比喻因能力不足却承担重任,最终导致灾祸或失败。它既可描述国家、家族的衰败,也可警示个人不自量力的行为。

二、典故来源
出自《周易·鼎卦》爻辞:“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孔颖达注解指出:若一个人智慧不足却谋划大事(知小谋大),或力量薄弱却肩负重任(力薄任重),必会招致灾祸。

三、使用场景

  1. 宏观层面:形容国家、家族或事业的覆灭,如朝代更迭、企业破产等重大失败(例:“王朝鼎折覆餗,百年基业毁于一旦”)。
  2. 微观层面:批评个人或团体超出能力范围行事,导致严重后果(例:“他本无管理才能,强揽项目终致鼎折覆餗”)。

四、延伸意义
该成语隐含着对“德不配位”的警示,强调量力而行的重要性。清代陈康祺在《郎潜纪闻》中曾用此语批评官员能力不足却自诩贤相,预见其必遭祸患。

注:不同文献对拼音标注略有差异,较权威的读音为dǐng shé fù sù(参考《汉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鼎折覆餗:了解这个成语

“鼎折覆餗”(dǐng zhé fù lí)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该成语意为权势瞬间崩溃、势力全盘瓦解,形容濒临崩溃的状态。

拆分部首和笔画:

鼎(121):金属容器;折(64):折断;覆(21):倾覆;餗(14):米面粥食。

来源:

“鼎折覆餗”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用来形容鲁隐公统治时期,因为贵族之间的争斗和内斗,鼎盛的鲁国陷入了内乱和衰落的状态。

繁体:

鼎折覆餗(鼎折覆養)

古时候汉字写法:

鼎折覆餘

例句:

1. 那家公司的老板突然犯下了一宗贪污案,于是整个企业在他的领导下鼎折覆餗。

2. 这个团队因为内部纷争,最终导致了鼎折覆餗,无法再维持正常运转。

组词:

鼎力相助、长驱直入、天人合一

近义词:

危在旦夕、岌岌可危、一触即溃

反义词:

安居乐业、稳如泰山、强大稳固

别人正在浏览...

蚌研北京地下铁道不溯既往踩草澄芬成裹传闻异辞啜咀脆弱村筋滇缅公路奠醊独门儿尔等飞将数奇匪人符官乖盭桧花蜜皓羽河宿后哲汇注翦字借鉴介类近小扛整活困阻连诛灵洞淩虐吏政麻炬面部藐姑冥郁民师迷愚摩画貊乡鼠攘凝冱剽尘秋影全能运动却寒帘热糊沙井屎流屁滚熟衍随处忝职魏夫人隗照版挝挠戊申瞎火仙姿玉色鞋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