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谋反的意思、谋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谋反的解释

[plot a rebellion;conspire against the state] 图谋反叛

详细解释

图谋反叛。《墨子·号令》:“诸吏卒民,有谋杀伤其将长者,与谋反同罪。”《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权 弟 丹杨 太守 翊 为左右所害” 裴松之 注引 晋 张勃 《吴录》:“为庸臣所譖,诬以谋反。”《水浒传》第三九回:“ 李逵 应道:‘吟了反诗,打甚么鸟紧!万千谋反的,倒做了大官。’” 何其芳 《重庆随笔》:“古来老百姓僭用与皇帝相同相似之衣服用品,即以谋反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谋反

指暗中策划、实施推翻现有政权或统治者的行为,属于严重的政治犯罪。其核心含义包含两个层面:

  1. “谋”:指秘密策划、图谋,强调行为的隐蔽性和预谋性(《汉语大词典》,ISBN 9787543207352)。
  2. “反”:指反抗、背叛,特指对抗中央政权或君主统治(《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语素解析

法律与历史语境

在中国古代律法中,“谋反”位列“十恶”重罪之首(《唐律疏议·名例律》),指“谋危社稷”,即企图颠覆国家政权。其构成要件包括:

近义词辨析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3. 《唐律疏议》(中华书局点校本)
  4. 《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5. 《中国刑法史纲》(北京大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谋反”是一个汉语成语,指策划或图谋反叛、叛变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由“谋”(策划、图谋)和“反”(反叛、叛变)组成,合指暗中策划推翻政权或背叛国家。

  2. 历史与出处
    最早见于《墨子·号令》:“诸吏卒民,有谋杀伤其将长者,与谋反同罪。”表明古代对谋反行为采取严惩态度。类似记载也出现在《三国志》中,如裴松之注引《吴录》提到“诬以谋反”的案例。

  3. 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政治或军事领域的背叛行为,如古代臣子推翻君主、将领叛变等。例如《水浒传》中李逵提到“谋反的倒做了大官”,暗讽社会不公。

  4. 近义词与性质
    近义词包括“叛乱”“造反”,但“谋反”更强调策划阶段的隐秘性,属于严重刑事犯罪,历代法律均列为“十恶不赦”之罪。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历史案例,可参考《墨子》《三国志》等古籍原文,或通过汉典、查字典等工具查阅。

别人正在浏览...

磅硠不要谄狎彳亍充任丑博麤服丹帷得请傎到颠沛流离伏词工金狗蹦子龟人鬼头果勇好爵荷帙黄黄黄月桓伊笛画凭华髓忽荒隳胆抽肠狐腿儿集大成崨嶫拘苦沮屈口谈指画狂孽劳师动众雷公廉明栗玉砚龙湫龙象露琼埋冤明天历暮雨朝云嫩约盘头氐愆伏气象一新热势日章闪倐史评事象手状爽法摅骋说夷探撮谈若悬河天荆地棘无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