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蟹钳。 明 徐渭 《作松棚》诗:“左盘持蛑螯,右罍把饕餮。”
“蛑螯”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由“蛑”和“螯”组合而成,具体含义如下:
蛑(móu)
指代“蝤蛑”,即梭子蟹(学名: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属于海蟹的一种,壳呈梭形,常见于中国沿海地区。
例: 《封丘令王元宾碑》:“蛑贼远屏,奸轨埽迹。”此处“蛑”比喻盘剥百姓的官吏。
螯(áo)
指螃蟹等节肢动物变形的第一对脚,形状如钳,用于取食或自卫。
例: 《荀子·劝学》:“蟹六跪而二螯。”形容蟹的形态特征。
组合义:蛑螯即“蝤蛑的螯”,特指梭子蟹的蟹钳。
如需进一步考证古籍用例或方言差异,可参考《汉典》或《说文解字》等权威辞书。
《蛑螯》是一个汉字词语,其意思是指蝲蛄的蟹螯。
《蛑螯》的部首是虫,拆分后的笔画为虫(3画)+ 虍(7画)。
《蛑螯》是由“蛑”和“螯”两个字组成。其中,“蛑”是蟹的一个方言,指的是河蟹;“螯”是指蟹的钳子。
《蛑螯》的繁体写法为「蟇螯」。
在古时候,蟹字使用的写法为「蟹」。因此,古时候写《蛑螯》可能会写作「蟇螯」。
1. 他抓住螃蟹的蟹螯,小心翼翼地放入篮子里。
2. 这道菜用蟹螯肉作为主料,味道鲜美可口。
蛑足(指蟹的足)、蟹甲(指蟹的外壳)、螯蝇(指带钳子的蝇)、横蜂(指带钳子的蜂)。
蟹钳。
羽翅(指无钳子的昆虫)。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