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隐退。谓退居乡里。《后汉书·周黄徐姜等传赞》:“悽悽硕人,陵阿穷退。” 李贤 注:“言贤者退而穷处。” 唐 白居易 《咏怀》:“故虽穷退日,而无戚戚颜。”
“穷退”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隐退、退居乡里,常用于形容贤者或士人主动选择远离世俗、安于清贫的生活方式。以下是详细解释:
《后汉书》引用
《后汉书·周黄徐姜等传赞》中提到:“悽悽硕人,陵阿穷退。”李贤注解为“贤者退而穷处”,表明贤能之士主动归隐,甘于清贫。
唐代诗文
白居易在《咏怀》中写道:“故虽穷退日,而无戚戚颜。”此处“穷退”指诗人退隐后的生活状态,虽清贫却无悲戚之色,凸显豁达心境。
“穷退”是古代汉语中表达隐退的高频词汇,融合了“困顿”与“退避”的双重含义,既体现现实境遇,又彰显主观选择。其常见于史书赞文和文人诗作,传递出对贤者风骨的推崇。若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后汉书》及白居易诗集原文。
《穷退》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由于贫困或经济困难而退出原本的社会阶层或状况,陷入贫困的状态。
《穷退》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穴(xué)和隹(zhuī)。它的总笔画数为13笔。
《穷退》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使用。在繁体字中,穷退被写作「窮退」。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并没有严格的规定。根据不同的书法家和时代,穷退可能会有不同的字形。然而,在传统的书法中,穷退一词通常被写成「窮退」。
1. 由于生意不景气,他不得不面临穷退的境地。
2. 这个家庭因为病痛的困扰,陷入了穷退的境地。
组词:穷人、退休、退职
近义词:贫困、贫穷、窘迫
反义词:富裕、发达、繁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