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兵的意思、府兵的详细解释
府兵的解释
(1). 魏 晋 至 隋 唐 时军府所属之兵统称府兵。《晋书·刘弘传》:“ 弘 子 璠 追遵 弘 志,於是墨经率府兵讨 勱 。”参阅 谷霁光 《府兵制度考释》第一章。
(2).一种兵制名称。详“ 府兵制 ”。
词语分解
- 府的解释 府 ǔ 储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府库。天府。 旧时封建贵族和官僚的主宅,泛指一般人的住宅:府邸。府第。王府。府上。 中国唐代至清代的行政区域名,等级在县和省之间:开封府。府尹。府治。府试。首府。 国家行
- 兵的解释 兵 ī 武器: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 战士,军队: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见(指武装冲突)。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兵法。兵家。兵机。兵衅(战争的争端
网络扩展解释
府兵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军事制度概念,其含义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详细解析:
一、基本定义
府兵指魏晋至隋唐时期由军府统辖的兵士群体。具体包含两层含义:
- 兵员属性:直接隶属于军府管理的职业军人(如西魏至北周时期);
- 制度名称:特指以军府为管理核心的军事制度体系,即府兵制(隋唐时期定型)。
二、历史演变
- 起源阶段(北朝):
- 西魏宇文泰首创兵民分籍制度,鲜卑族专享兵权
- 北周时期开始吸纳汉人加入府兵系统
- 鼎盛时期(隋唐):
- 隋文帝推行「军民合一」改革,府兵户籍划归州县,闲时务农,战时出征
- 唐朝结合均田制实施,形成「兵农合一」的独特模式
- 衰落原因:
三、制度特点
时期 |
管理方式 |
兵员构成 |
经济基础 |
北朝 |
军府独立管理 |
鲜卑族为主 |
免除全家赋役 |
隋唐 |
州县户籍管理,军府负责训练 |
汉人比例显著增加 |
均田制保障 |
典型运作模式:
- 年龄要求:20岁入伍,60岁退役
- 军事义务:每年一个月轮值戍卫,战时出征
- 装备制度:需自备武器、粮食和马匹
四、历史影响
- 积极意义:
- 降低军费开支(唐初军费仅占财政3%)
- 促进民族融合(打破鲜卑族军事垄断)
- 制度局限:
该制度作为中国古代「寓兵于农」的典型代表,其演变过程深刻反映了魏晋至隋唐时期社会结构和军事需求的变迁。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朝代的实施细节,可查阅《府兵制度考释》等专著。
网络扩展解释二
府兵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府兵这个词源于中国古代,指的是由地方政府组织和管理的军队。在古代的中国,府兵主要是负责维护地方治安,保卫城墙和巡逻巡查等任务。府兵也被视为一种行政武装力量,既兼具军事作用又承担行政职责。
拆分部首和笔画:
府兵这个词的部首是广部,属于象形文字。府的笔画数为8,兵的笔画数为7。
来源:
府兵这个词起源于古代的中国社会,随着政治和社会的演变而衍生出来。在历史上,各个地方政府都会设立府兵制度,以维护治安和保卫城市。
繁体:
府兵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庫兵。
古时候汉字写法:
府兵在古代汉字中的写法与现代相似,没有明显的差别。
例句:
1. 城中的府兵日夜守卫,确保市民的安全。
2. 府兵们奋勇作战,保卫了城市的和平。
组词:
府兵可以组成以下词语:府衙、府厅、兵站等。
近义词:
类似的词语有守军、守卫、警察等,它们都指的是负责保卫和安全维护的人员或力量。
反义词:
府兵的反义词可以是敌军、叛军、侵略者等,它们表示与府兵对立的敌对力量。
希望这些回答对您有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安居乐业襃衮变数冰鉴谄口乘快尺诏虫文绸缪桑土喘咳醇浇椿萱道神大洋盆地颠匐刁滑堆豗恶草具发莹风痹风号雨泣蜂目豺声干誉搆煽圭角过遣哗啦棒惶疑恚碍诲教火兜墙浆糊江苏简闻津泽矩形客葬橑檐没事哏排牙攀凤攀辕朴醇窃鈎丘牛热容柔茹扫搭山木自寇舌敝耳聋史君首戾衰夕素缣特异质王荆公体微渺文扎伍百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