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戢武的意思、戢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戢武的解释

(1).息兵。 明 李东阳 《定兴王墓瑞芝诗序》:“今公遭世重熙,坐镇閫幄,戢武不用。”

(2).阁名。 唐 《段志元碑》:“上又追怀功烈,乃詔司存图形於 戢武阁 。”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唐人杂记上》:“《金石録》云:‘唐《河间元王孝恭碑》, 唐 初功臣,皆云图形 凌烟阁 ,而此碑乃作 戢武阁 , 戢武 之名,不见於他书,惟当时石刻有之,岂 凌烟 先名 戢武 而后改之也?’又《段志玄碑》亦云:‘图形 戢武阁 。二碑皆当时所立,不应差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戢武是汉语中的一个书面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停止战争或武力行动,收敛兵戈,倡导和平。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1. 本义

    “戢”指收敛、止息,“武”指武力、军事。合指停止战争行为,收起兵器,强调从武力对抗转向和平状态。

    例: “戢武兴文,布德施惠。”(《后汉书》)

  2. 引申义

    泛指结束冲突、倡导和平的治国方略,常与“修文”并用(如“戢武修文”),体现以文治替代武力的理念。

二、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

    释为:“息兵停战。”

    来源: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第7卷第671页。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标注为书面语,释义:“停止使用武力;息兵。”

  3. 古代文献用例

    • 《尚书·周书》:“戢干戈,櫜弓矢。”
    • 唐代李商隐《寄太原卢司空》:“戢武耀七德,升文辉九功。”

三、文化内涵

“戢武”承载中国传统“以和为贵”的价值观,与“止戈为武”的战争观一脉相承,强调武力应为维护和平服务,而非无限扩张。其反义词为“黩武”(滥用武力)。


参考资料: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2.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3. 《十三经注疏·尚书正义》,中华书局影印本。

网络扩展解释

“戢武”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1. 基本释义
    读音为jí wǔ,核心含义为息兵(停止战争或军事行动)。例如明代李东阳在《定兴王墓瑞芝诗序》中提到:“今公遭世重熙,坐镇閫幄,戢武不用”,此处即指和平时期停止用兵。

  2. 引申含义
    除“停止武力”外,历史上也指特定建筑名称。如唐代《段志元碑》记载,皇帝为纪念功臣,曾下令将其形象绘于“戢武阁”中,此处“戢武”为阁名,可能与纪念战功或宣扬和平理念相关。

  3. 语境应用
    该词多用于文学或历史文献中,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常见于对古代军事策略或和平思想的描述。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李东阳集》或唐代碑刻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谙分白后保保北京币帛别出手眼並處成群作队寸刃单作雕漆第二甘霤攻道共允棝斗横眉立眼咶咶喇喇环立篲筱火鎌虎戏价购驾鼓车家隶驾鸟兼宿狡惑解蹙洁泽机徽金果晋阶禁所基墌据有劳苦乐讽累洽灵花买静求安秘奇磨砖内伤佩离片甲不还慓敢贫陋千门万户俏样子切怛悫愿然物如法入物生哭人实证主义说嘴危笃诬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