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金属工具因受热而降低原来的硬度。如:磨刀不带水,容易退火。
(2).指加热后逐渐冷却,使金属工件硬度降低,增加可塑性。如:这钢丝太硬,要先退火,才能扳弯过来。
(3).指使人或动物体内的火气减退。中医认为身体发烧或发炎是火气太盛所致。 周立波 《牛》:“有些人家还用小麻油烧一盆家制的豆腐给牛吃,说是给它退退火。”
(4).指停止燃烧;熄火。 任红举 《苏环打虎》:“灶里该退火啦!红枣稀饭八成煮成干疙巴啰!”
退火是金属热处理的核心工艺之一,其定义、目的及分类可综合多个权威资料归纳如下:
退火指将金属材料加热到特定温度(如亚共析钢需加热至Ac3以上30℃~50℃),保温足够时间后,以缓慢速度冷却(通常随炉冷却)的热处理工艺。该过程通过原子重排和相变,使材料内部结构趋于平衡状态。
类型 | 温度范围 | 适用材料 | 典型应用场景 |
---|---|---|---|
完全退火 | Ac3以上30℃~50℃ | 亚共析钢 | 铸件、锻件组织均匀化 |
球化退火 | Ac1上下20℃~30℃ | 高碳钢、工具钢 | 改善切削性,延长刀具寿命 |
去应力退火 | 500℃~650℃ | 焊接/冷变形件 | 消除加工残余应力 |
再结晶退火 | 再结晶温度以上100℃~200℃ | 冷轧金属 | 恢复塑性,便于二次成型 |
该工艺在机械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广泛,如飞机发动机叶片需经多阶段退火保证组织稳定性。更多工艺参数可参考《金属热处理手册》等专业文献。
《退火》是一个常用的词汇,主要指由高温逐渐降温使材料或金属回复到稳定状态。这个词可以拆分成两个部首:辶和火,并且由9个笔画构成。它源于古时候,是中国汉字的一部分。
在繁体字中,退火以「退」和「火」两个繁体字组成。繁体字「退」有12个笔画,「火」有4个笔画,合在一起就是16个笔画。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退火」的表现形式与现在有些差异。汉字演变过程中,「火」字的左右结构曾发生变化,古时候「火」的左边有一个「㇏」形状的辅助笔画。
以下是一些关于「退火」的例句:
一些与「退火」相关的组词有:退火钢、退火工艺、退火处理等。
与「退火」近义词有:热处理、热处理。
「退火」的反义词是:淬火。
逼幸禅庵常课淳庞辍水此风不可长翠羽明珠打璜表彫伤帝王读如风骊高睨高义歌哭刮絶古皇氏故券皓华鹤首黄衫义士互插贿单敬爱精练进经金石乐九典砠田旷怀梁糲料实丽尔令声荔支盲瞀盲心免赦面乙鸣嗷滂施品排强作倾挤清溜侵窃泉瀑热忽辣濡濡山甿肃物塘上曲桃康天地诛灭佻谬穨废罔沕万丈高楼平地起无心草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