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金属工具因受热而降低原来的硬度。如:磨刀不带水,容易退火。
(2).指加热后逐渐冷却,使金属工件硬度降低,增加可塑性。如:这钢丝太硬,要先退火,才能扳弯过来。
(3).指使人或动物体内的火气减退。中医认为身体发烧或发炎是火气太盛所致。 周立波 《牛》:“有些人家还用小麻油烧一盆家制的豆腐给牛吃,说是给它退退火。”
(4).指停止燃烧;熄火。 任红举 《苏环打虎》:“灶里该退火啦!红枣稀饭八成煮成干疙巴啰!”
退火是一个多义词项,其核心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从汉语词典角度解释可分为以下两类:
1. 通用语义(金属加工领域)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定义退火为“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之一”,指将金属加热至特定温度后缓慢冷却,以消除内应力、改善机械性能。此工艺最早见于《天工开物》记载的“熟铁锻后冷定,再烧红捶打”工序,与现代金属退火原理相通。
2. 专业术语扩展 在材料科学中,退火延伸为通过温度调控改变材料性能的通用技术。《材料科学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指出该工艺包含三个关键阶段:加热保温→晶格重组→受控冷却,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制造、玻璃成型等领域。
退火是金属热处理的核心工艺之一,其定义、目的及分类可综合多个权威资料归纳如下:
退火指将金属材料加热到特定温度(如亚共析钢需加热至Ac3以上30℃~50℃),保温足够时间后,以缓慢速度冷却(通常随炉冷却)的热处理工艺。该过程通过原子重排和相变,使材料内部结构趋于平衡状态。
类型 | 温度范围 | 适用材料 | 典型应用场景 |
---|---|---|---|
完全退火 | Ac3以上30℃~50℃ | 亚共析钢 | 铸件、锻件组织均匀化 |
球化退火 | Ac1上下20℃~30℃ | 高碳钢、工具钢 | 改善切削性,延长刀具寿命 |
去应力退火 | 500℃~650℃ | 焊接/冷变形件 | 消除加工残余应力 |
再结晶退火 | 再结晶温度以上100℃~200℃ | 冷轧金属 | 恢复塑性,便于二次成型 |
该工艺在机械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广泛,如飞机发动机叶片需经多阶段退火保证组织稳定性。更多工艺参数可参考《金属热处理手册》等专业文献。
安泰白发编外冰蚕丝冰床鮊鲜卜钱察听雠敌槌额出盘翠生石殚竭定购敦励二马一虎翻修缝制佛法僧覆去翻来海漕鹤观浑元鉴定狡焉思肆瘠薄藉色藉以剧乐溃冒里居灵警鸬鶿毛房扭力天平沛濊平米法起尽鬐鬣铨授却笠乳泉三茶六礼石矼诗寮石盐木售用摔手瞬息即逝説天良述脩四萃踏车通市偷快谓词伟业温谕五壤谐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