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闽蚋的意思、闽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闽蚋的解释

泛指蚊虫。闽,通“ 蟁 ”。《礼记·月令》:“﹝孟秋之月﹞羣鸟养羞” 汉 郑玄 注:“《夏小正》曰:‘九月,丹鸟羞白鸟’説者曰:‘丹鸟也者,谓丹良也。白鸟也者,谓闽蚋也。’” 陆德明 释文:“闽,音文,依字作蟁,又作蚊。”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闽蚋(mǐn ruì)是汉语中对一类小型吸血昆虫的统称,特指分布于中国福建等南方地区的蚋科昆虫。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阐释:


一、基本释义

指蚋科(Simuliidae)昆虫,属双翅目,体型微小(通常1-5毫米),雌虫多数种类以吸食哺乳动物或鸟类血液为生。因福建(简称“闽”)等地湿热气候适宜其滋生,故以“闽”冠名,凸显地域分布特征。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第7卷,第1434页。


二、字源与构词解析

  1. 闽:

    古指福建地区,《周礼·夏官》载“七闽”即福建土著部落;后为福建省简称。此处强调物种主要分布区域。

  2. 蚋:

    从“虫”部,本义为小飞虫。《说文解字》释:“蚋,秦晋谓之蝱,楚谓之蚊。”后世专指吸血蚋类。

    来源:《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中华书局,第673页;《中国古代名物大典》,济南出版社,第1892页。


三、生态特征补充

闽蚋幼虫多栖息于溪流、河道的急流中,附着岩石或水草;成虫活动于潮湿丛林区,雌虫吸血时可传播疾病(如盘尾丝虫病),具生态与医学双重意义。

来源:《中国昆虫志》(双翅目:蚋科),科学出版社,第28卷,第102-105页。


“闽蚋”为兼具地域性与生物分类特征的复合词,其释义需结合地理、文字学及生物学背景综合阐释。

网络扩展解释

“闽蚋”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1. 基本释义
    指蚊虫的统称。其中“闽”为通假字,通“蟁”(即“蚊”的异体字),而“蚋”指小型吸血昆虫,二者组合泛指蚊类。

  2. 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礼记·月令》的汉代郑玄注:“《夏小正》曰:‘九月,丹鸟羞白鸟。’说者曰:‘丹鸟也者,谓丹良也。白鸟也者,谓闽蚋也。’”。陆德明在《经典释文》中进一步解释:“闽,音文,依字作蟁,又作蚊。”。

  3. 字词解析

    • 闽:本义指古代福建地区,此处通“蟁/蚊”,属同音假借现象。
    • 蚋:常指体型较小的吸血昆虫,与蚊习性相近但种类不同,古文献中常与“蚊”连用或混称。
  4. 现代使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主要作为古汉语研究或文献注释中的考据对象。需注意其与地域名称“闽”(福建省简称)无直接关联。

提示: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礼记》郑玄注原文或《汉语大词典》相关条目。

别人正在浏览...

兵筹秉国襜衣澄清辞简义赅定器顶生王芳旨凫舄腹心相照港商害眼衡馆和润华燿魂牌剪断岌峨接骨眼介马节用爱民鸡烂嘴巴硬经星基数九因钧録据掌魁梧奇伟硱磳凉燠龙凤舸龙公谩辞哗説美实蒙吏靡草冥寿前途凄絶人面兽心乳育扫解森布商山赏锡十方世界史识属稿说长论短田里跳踉投考偷青图説往常王杨务工无事处枭灭谢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