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閩蚋的意思、閩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閩蚋的解釋

泛指蚊蟲。閩,通“ 蟁 ”。《禮記·月令》:“﹝孟秋之月﹞羣鳥養羞” 漢 鄭玄 注:“《夏小正》曰:‘九月,丹鳥羞白鳥’説者曰:‘丹鳥也者,謂丹良也。白鳥也者,謂閩蚋也。’” 陸德明 釋文:“閩,音文,依字作蟁,又作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閩蚋(mǐn ruì)是漢語中對一類小型吸血昆蟲的統稱,特指分布于中國福建等南方地區的蚋科昆蟲。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闡釋:


一、基本釋義

指蚋科(Simuliidae)昆蟲,屬雙翅目,體型微小(通常1-5毫米),雌蟲多數種類以吸食哺乳動物或鳥類血液為生。因福建(簡稱“閩”)等地濕熱氣候適宜其滋生,故以“閩”冠名,凸顯地域分布特征。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第7卷,第1434頁。


二、字源與構詞解析

  1. 閩:

    古指福建地區,《周禮·夏官》載“七閩”即福建土著部落;後為福建省簡稱。此處強調物種主要分布區域。

  2. 蚋:

    從“蟲”部,本義為小飛蟲。《說文解字》釋:“蚋,秦晉謂之蝱,楚謂之蚊。”後世專指吸血蚋類。

    來源:《說文解字注》,段玉裁,中華書局,第673頁;《中國古代名物大典》,濟南出版社,第1892頁。


三、生态特征補充

閩蚋幼蟲多栖息于溪流、河道的急流中,附着岩石或水草;成蟲活動于潮濕叢林區,雌蟲吸血時可傳播疾病(如盤尾絲蟲病),具生态與醫學雙重意義。

來源:《中國昆蟲志》(雙翅目:蚋科),科學出版社,第28卷,第102-105頁。


“閩蚋”為兼具地域性與生物分類特征的複合詞,其釋義需結合地理、文字學及生物學背景綜合闡釋。

網絡擴展解釋

“閩蚋”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1. 基本釋義
    指蚊蟲的統稱。其中“閩”為通假字,通“蟁”(即“蚊”的異體字),而“蚋”指小型吸血昆蟲,二者組合泛指蚊類。

  2. 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禮記·月令》的漢代鄭玄注:“《夏小正》曰:‘九月,丹鳥羞白鳥。’說者曰:‘丹鳥也者,謂丹良也。白鳥也者,謂閩蚋也。’”。陸德明在《經典釋文》中進一步解釋:“閩,音文,依字作蟁,又作蚊。”。

  3. 字詞解析

    • 閩:本義指古代福建地區,此處通“蟁/蚊”,屬同音假借現象。
    • 蚋:常指體型較小的吸血昆蟲,與蚊習性相近但種類不同,古文獻中常與“蚊”連用或混稱。
  4. 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主要作為古漢語研究或文獻注釋中的考據對象。需注意其與地域名稱“閩”(福建省簡稱)無直接關聯。

提示: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禮記》鄭玄注原文或《漢語大詞典》相關條目。

别人正在浏覽...

猋拉碧胫鼻苗才局朝燕宸翰笞決春歸丹臉稻菽電埽抵沖滴留留抵突東來西去東洋鬼廢缺幹匿公莫舞光點歸根橫身鴻藻彗勃見幾而作佳冶咭溜搭剌酒坊居庸勞疲連襟凜寒廪生離情率化母臨南國社内河船陪承朋夥叵測強盜遣将徵兵氣喪驅祟三郊善困繩屦纾禍疏樸田圻聽覺同疇完補王山人現死現報崄阻銷難消消停停犧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