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秘密启奏、启禀。《晋书·贾充传》:“先是 羊祜 密启留 充 ,及是,帝以语 充 。”《云笈七籤》卷四:“ 娄化 乃因后堂道士 殳季真 密启之,帝即命使逼取。”
2.秘密的书函。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吏部二·辛亥两察之争》:“掌 河南道 御史 张京兆 ,具密啟于吏部尚书 孙丕扬 ,谓 明时 前疏要挟免察。”
密啓是汉语中的历史词汇,主要含义如下:
指秘密启奏或秘密呈递的书信、文书。古代臣子向君主私下呈报机密事项时,常以“密啓”形式传递,内容多涉及政务、军情或谏言,需严格保密。
来源:《汉语大词典》(1997年,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动词用法:秘密启奏
指臣子避开公开渠道,私下向君主呈递机密信息的行为。
例:《南史·梁武帝纪》:“帝密啓高宗,言其有异志。”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
名词用法:机密文书
特指封缄的秘密信件或奏章,形式区别于公开公文。
例:《宋史·职官志》:“枢密院掌军国机务……凡边防军务,皆用密啓。”
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
文书类型特征
属上行公文,需密封传递,常见于唐至清代官方制度。
来源:《中国古代官制研究》(中华书局,2008年)
该词属历史词汇,现代汉语极少使用,仅见于古籍研究或历史文献。如需引用,建议标注原始文献出处(如《二十四史》具体篇目)。
“密啓”是一个汉语词语,具有两层核心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指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向君主、上级进行秘密汇报或陈述。这种用法在古代文献中常见,例如:
指用于传递机密信息的书信或文书。例如:
如需进一步了解“啓”字的演变或历史用例,可参考汉典等权威字源资料(来源、4)。
爱吃枣儿汤板实边韩宾雁吃家饭撤野矢儋何饿虎扑羊耳际风尚该深根荄共点力宫壸购赏谼谷花界简取贱肆叫絶积累镜凈禁诫君卿喉舌榼藤狼突鸱张老鳸临机制胜旒旐理恤搂带挛蹇雒田马大头冒家梅屏眇然浓厚胖嘟嘟諐鄙前规迁削乔装启报让抗纫箴三啇三社商务参赞生外升秩施张收报人守纪律水绿四守琐缕太极图推动拖拽徒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