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鸣沙山”是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南的著名沙漠景观,其名称源于沙粒流动时发出的独特声响。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鸣沙山东西绵延约4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主峰海拔1715米,由流沙堆积而成。其沙峰起伏如刀削斧劈,沙质细腻如绸缎,颜色以黄色为主,兼有红、绿、白、黑等色()。
关于鸣沙现象的成因,主要有三种假说:
鸣沙山与月牙泉构成“沙泉共生”的奇观,被列为国家5A级景区。“沙岭晴鸣”与“月泉晓澈”并称敦煌两大绝景()。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敦煌市旅游局或相关历史文献资料。
《鸣沙山》是一个常见的地名,它主要指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西南部的著名景点,也称为莫高窟鸣沙山景区。
“鸣沙山”二字的意思是指当人们在鸣沙山上走动时,由于沙子的摩擦作用,产生摩擦声音,听起来就像是鸣沙一样。
根据汉字的拆分方式,可以将“鸣沙山”拆分成“鸟”+“氵”+“山”。其中,“鸟”是部首,“氵”是偏旁,而“山”是整体部分。
根据笔画计算,汉字“鸣”有11画,“沙”有8画,“山”有3画。
“鸣沙山”的名称来源于它在沙漠中的地理特点,因为沙粒的磨擦声音,使山得名为鸣沙山。
《鸣沙山》的繁体字为「鳴沙山」。
根据古代常用字的演变,汉字“鸣沙山”在古代写法可能有所变化。可惜,由于资料有限,目前我们无法确切知道古代的写法。
1. 我们登上鸣沙山,听到了那令人惊喜的鸣沙声。
2. 鸣沙山景区是一座美丽而神秘的旅游胜地。
鸣沙滩、鸣沙河、鸣沙湖、鸣沙广播等。
鸣沙峰、沙漠鸣沙山、沙滩
静默山、寂静沙、沙漠寂静山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