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瓦缾的意思、瓦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瓦缾的解释

见“ 瓦瓶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瓦缾(wǎ píng),汉语词汇,指一种古代陶制的盛水或盛酒的容器。以下从字形、释义、文化内涵及文献引用等方面详细解析:


一、字形与基本释义

  1. 字形结构

    • 瓦:象形字,本义为陶器。《说文解字》释:“瓦,土器已烧之总名。”
    • 缾:同“瓶”,形声字,从缶并声。《说文·缶部》:“缾,瓮也”,指口小腹大的器皿。
    • 瓦缾即由陶土烧制而成的瓶状容器,多用于盛装液体。
  2. 核心词义

    指陶制小口大腹的盛器,功能类似现代陶罐,常见于古代日常生活或祭祀仪式。例如:

    《礼记·丧大记》:“君丧……瓦缶、瓦豆实于篚。” (注:瓦缶即瓦缾类器皿)


二、文化内涵与历史应用

  1. 实用功能

    作为平民化容器,瓦缾成本低廉且耐用,广泛用于储水、存粮、盛酒等。考古发现中,新石器时代至汉代的遗址均出土过类似器皿,如龙山文化的黑陶双耳罐。

  2. 礼仪象征

    在周代礼制中,瓦缾被纳入丧葬仪轨。《仪礼·既夕礼》载:“瓮三:醯、醢、屑,瓦缶二。” 可见其作为礼器的规范性用途。

  3. 文学意象

    瓦缾在诗词中常象征质朴或贫寒生活。如白居易《咏怀》中“瓶中储粟腹长饥”,以“瓶”喻清贫。


三、权威文献佐证

  1. 古代辞书

    • 《说文解字·缶部》:“缾,瓮也。”
    • 《广韵·青韵》:“缾,瓦器。”
  2. 经典典籍

    • 《礼记·内则》:“敦、牟、卮、匜,非馂莫敢用。” 郑玄注:“卮、匜,酒浆器,瓦缾之属。”
    • 《史记·货殖列传》:“醯酱千瓨” 司马贞索隐:“瓨,长颈罂,似缾而大。”
  3. 考古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指出:商周时期的“陶缾”多呈小口、鼓腹、平底,容量约1-3升,属典型储液器(见《中国考古学·两周卷》)。


四、现代延伸与辨析


参考资料

  1. 汉典《说文解字》释义(www.zdic.net
  2. 《礼记正义》中华书局点校本
  3. 《史记》中华书局修订本
  4.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两周卷》
  5. 故宫博物院藏品数据库(www.dpm.org.cn

网络扩展解释

“瓦缾”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瓦缾”同“瓦瓶”,指陶土烧制的容器,通常用于盛装液体(如水、酒等)或储存物品。其名称由材质(瓦,即陶土)和器型(缾/瓶)共同构成,属于传统生活器具的范畴。

文化背景与延伸

  1. 材质与工艺
    瓦缾的制作与“瓦埴”(陶瓷工艺)相关,需经过选土、制胚、烧制等步骤,成品具有质地坚硬、耐用的特点。

  2. 文学与语言关联
    在古籍中,“瓦缾”常与其他容器并提,如成语“缾罍之耻”(比喻器物空置的遗憾),侧面反映其在古代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性。

  3. 与相似词汇的区分

    • 瓦罉:粤语中指陶制锅具,用于炖煮(如电子瓦罉)。
    • 瓦甓:泛指砖瓦,多用于建筑。
      三者材质相近,但用途不同。

“瓦缾”是传统陶制容器的代称,兼具实用与文化象征意义。若需进一步了解其历史演变或考古实例,建议查阅古代器物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辩护士臂鞴藏脩谗短陈情表宠贶愁眉锦出陈易新辞祸慈乌返哺丹羽东华门多嘴多舌鄂被飞栋分殊富骄福助感附閤长谷地锢桎好道核叙见在骄霸鮆力警唱峻绝隽俗踞鼃食蛤累瓦结绳理察狸骨帖离苑隆崛麻犯梅红伞门市明光锃亮奴兵棚长彭郎窃窃诩诩穷远上面扇枕温席神驰沈井身显名扬设心随任天衡条柜蜩翼外禅吾祖响箭现金帐心地正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