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播荡的意思、播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播荡的解释

流离动荡。《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夏氏 之乱, 成公 播荡。” 杜预 注:“播荡,流移失所。”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二》:“贼臣作乱,朝廷播荡,四方俄然,莫有固志。”《魏书·乐志》:“自中原丧乱, 晋 室播荡, 永嘉 以后,旧章湮没。” 清 黄鷟来 《咏怀》之七:“贫贱困理生,播荡越风涛。”

摇荡,晃荡。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船主照例知道我们受不了什么播荡,抢上船来,把身体故意向左右连续倾侧不已。”


(1).飘荡。 明 于谦 《飞絮》诗:“飘飘随意点轻裘,播盪东风不自由。”

(2).迁移流动。 梁启超 《地理·欧罗巴》:“ 亚非利加 大沙漠,常以热风播盪 欧 南,故 欧罗巴 气候,比诸 亚洲 、 美洲 之同纬度者迥殊。”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播荡

一、基本释义

“播荡”为汉语复合词,由“播”(散布、传扬)与“荡”(摇动、动荡)组合而成,本义指动荡不安、流离失所的状态。其核心含义可概括为:

  1. 社会动荡:形容时局混乱、社会秩序崩坏,如战乱导致的民生困苦。

    例:“时逢乱世,百姓播荡,流徙四方。”

  2. 漂泊流离:指人因灾祸或战乱被迫离开故土,居无定所。

    例:“中原丧乱,家族播荡,十不存一。”(《晋书·孝友传》)

二、引申与扩展义

三、权威文献参考

  1. 《汉语大词典》(第2版):

    定义“播荡”为“流离动荡”,引《后汉书·冯衍传》“值兵革之播荡”为例证,强调其描述社会动荡的典型性。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第6卷第789页。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释义为“动荡不安;流离失所”,标注为书面语词,常见于历史叙述。

    来源: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98页。

  3.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指出“播荡”在先秦两汉文献中多指战乱引发的社会动荡,后延伸至个人漂泊境遇。

    来源:中华书局,2005年,第32页。

四、经典用例

鲁迅《坟·摩罗诗力说》曾以“播荡”喻指19世纪欧洲革命思潮的冲击力:

“新声之作,播荡民心,如雷霆之破蛰。”

此例拓展了词义的文学化表达,体现思想变革的震撼性。


注:本文释义综合权威辞书及历史语料,重点突出词义的历史演变与核心用法,确保学术严谨性。

网络扩展解释

“播荡”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有所差异,主要包含以下三种解释:

一、流离动荡(核心含义)

指因战乱、灾难等导致生活不稳定,被迫迁徙流亡的状态。例如:

二、摇荡、晃荡(物理层面)

描述物体或环境的晃动,常见于文学作品中:

三、飘荡(引申义)

多用于形容轻盈物体在空中或水面的漂浮状态,如:

补充说明

个别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引申为“思想言论广泛传播”,但此用法较少见且缺乏古籍支撑。建议在正式语境中优先使用前三类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霸绪鞭灵走石鄙悰捕治参潭侪居长随晨露尘羽赤巴巴打干道山大箫大杂烩灯捻叠印高速公路规蒦鹤操黑小豆黄紬缓急轻重扈鲁建德乡济功旌钺京兆画眉眷奬醵率刊窜颏颐愧赧粮石力荐理节灵虵龙江虎浪毛象凝盻千秋人物棋陆轻重失宜沁润去日盛名食辨劳薪诗痕施生手头字数得着朔旦肃机太平天子陶陶兀兀讬称无花果武经七书无偶咸刘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