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民膏民脂的意思、民膏民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民膏民脂的解释

比喻人民用血汗创造的财富。脂、膏,油脂。 宋 张唐英 《蜀檮杌》卷下:“﹝ 广政 ﹞四年五月, 昶 著《官箴》颁于郡国曰:‘……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赋舆是切,军国是资。朕之爵赏,固不踰时。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为人父母,罔不仁慈。特为尔戒,体朕深思。’” 宋太宗 节其中“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四句书赐官吏,名之曰《戒石铭》。后遂沿袭以为官箴。参阅 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上、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民膏民脂”是汉语中具有历史批判色彩的成语,指代百姓用血汗创造的财富,特指官吏通过剥削手段从民众处搜刮的财物。该词由五代后蜀君主孟昶《颁令箴》中“尔俸尔禄,民膏民脂”演变而来,宋代《资治通鉴》引用时简化为四字成语。

从字词构成解析: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统治者压榨来的百姓血汗”,《汉语成语大辞典》补充其语境多用于谴责官员腐败,如《水浒传》中“刮了民膏民脂”的表述。该成语现代常用于警示公职人员廉洁奉公,体现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网络扩展解释

“民膏民脂”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是比喻人民用血汗换来的财富,多用于指代统治阶级对百姓的剥削。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二、历史出处

  1. 主流说法:
    源自五代后蜀君主孟昶的《戒石文》:“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此句被宋代张唐英收录于《蜀壽杌》下卷,后成为警示官吏廉洁的碑文内容(常见于古代衙门石碑)。
  2. 扩展用法:
    元代杂剧《村乐堂》第三折曾引用:“尔俸尔禄,民膏民脂。”进一步强化了成语的批判性语境。

三、用法与语境


四、文化内涵

这一成语反映了中国古代对民生疾苦和吏治腐败的批判。通过“膏”“脂”的比喻,将百姓的劳动成果具象化,警示统治者需以民为本,不可滥用权力剥削财富。


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的历史演变或文学引用,可参考《蜀壽杌》《戒石文》等文献,或查看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案具白衣战士扁豆菜殽沧海横流朝着齿如齐贝尺一书耳聋发话否德浮名夫遂盖板公墓痼习含畜喝报鹤情晦心祸首煎剂教指积年累月决隙拘拘窭小糠籺昆仑厉精爲治灵花鹿撞密茫茫配音演员罄折缺分榷商燃石茸母宂芜三薛圣良市易法兽睡寺监私力私设公堂同化头陀团团望看完美无疵委府文件无名氏县熢享客湘鱼下咽席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