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靡靡的意思、靡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靡靡的解释

(1).犹迟迟。迟缓貌。《诗·王风·黍离》:“行迈靡靡,心中摇摇。” 毛 传:“靡靡,犹迟迟也。”

(2).引申为逐渐,渐渐。 晋 陶潜 《己酉岁九月九日》诗:“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 元 郑彝 《续兰亭会补山阴令虞国诗》:“靡靡时运近,期焉抚岏巑。”

(3).草随风倒伏貌。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薄草靡靡,联延夭夭。” 晋 陆机 《拟青青河畔草》诗:“靡靡江离草,熠燿生河侧。”《云笈七籤》卷八六:“有石蓝之花,轻而坚劲,一枝千花,千年一开,随风靡靡。”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循路登絶顶,荒草靡靡,山高风冽。”

(4).引申为随顺貌。《书·毕命》:“ 商 俗靡靡,利口惟贤。” 孔颖达 疏:“靡靡者,相随顺之意。”《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今陛下以嗇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 宋 叶适 《修职郎吴君墓志铭》:“世有能操养士之柄,而恣其衣食之求,则威望自尊,而士靡靡从之,何咎之有?”

(5).纷乱貌。 南朝 齐 谢朓 《杜若赋》:“枝靡靡而叶倾。” 宋 洪迈 《夷坚乙志·海中红旗》:“顾见洪涛间,红旗靡靡,相逐而下。” 明 高启 《九日无酒步至西汀闲眺》诗:“悠悠寒川驶,靡靡晴峦矗。”

(6).柔弱,颓靡。 宋 苏轼 《谢南省主文启·欧阳内翰》:“自昔 五代 之餘,文教衰弱,风俗靡靡,日以涂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凤阳士人》:“音声靡靡,风度狎褻。” 梁启超 《读<陆放翁集>诗》:“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参见“ 靡靡之音 ”。

(7).华美;明丽。《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间徙倚於东厢兮,观夫靡靡而无穷。” 李善 注引《方言》 郭璞 注:“靡靡,细好也。” 元 李序 《嗽金鸟行》:“美人自捣明月珠,赤玉盘中光靡靡。” 清 龚自珍 《与吴虹生书》之十二:“江春靡靡,所至山川景物,好到一分,则忆君一分。”

(8).绵延不绝。 三国 魏 曹植 《节游赋》:“观靡靡而无终,何渺渺而难殊。” 宋 王安石 《留题三祖山谷寺石壁》诗:“水冷冷而北出,山靡靡以旁围。”《剪灯新话·太虚司法传》:“ 大异 回顾,犹闻諠譁之声,靡靡不已。”

(9).娓娓动听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张茂先 论《史》《汉》,靡靡可听。”《旧唐书·马周传》:“ 马君 论事……一字不可加,一字不可减,听之靡靡,令人忘倦。”

(10).零落稀疏貌。《文选·陆机<叹逝赋>》:“亲落落而日晞,友靡靡而愈索。” 张铣 注:“靡靡,少貌。” 明 高启 《秋怀》诗之十:“靡靡皋兰衰,嗈嗈渚鸿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靡靡是汉语中兼具音律美感和文化内涵的叠音词,其词义可从以下五方面解析:

一、词义溯源 《汉语大词典》将其释为「柔弱、颓废」之义,最早见于《礼记·乐记》「靡靡之音」的表述,指节奏缓慢、令人萎靡的乐曲。许慎《说文解字》释「靡」字本义为「散乱」,从「非」从「米」的构形暗示事物分散的状态。

二、语义演变

  1. 物态描写:《诗经·王风·黍离》「行迈靡靡」形容黍穗低垂之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风靡云涌」描绘草木随风倒伏的动态。
  2. 音乐特质:班固《汉书·艺文志》记载「郑卫之声,靡靡之乐」,特指春秋时期与雅乐相对的民间音乐形式。
  3. 精神状态: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引申为「意志消沉」的心理状态,现代汉语多保留此消极语义。

三、近义辨析 近义词:萎靡(侧重精神不振)、颓靡(强调道德堕落) 反义词:铿锵(形容声响激越)、昂扬(表现精神振奋)

四、文化意象 该词承载中国古代礼乐教化的价值判断,《韩非子·十过》将「靡靡之乐」列为亡国征兆,形成「音律-道德」的关联认知。近现代文学中,茅盾《子夜》用「靡靡的春雨」隐喻社会萎靡风气。

五、权威引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898页明确标注:「靡靡」属书面语,多作定语修饰颓废的事物,如「靡靡之音」。

网络扩展解释

“靡靡”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和发音因语境而异,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发音与基本含义

  1. 读音

    • mǐ mǐ:常见于古典文献及形容柔弱、颓废的状态。
    • mí mí:现代用法中多用于形容无精打采、精神不振的状态。
  2. 核心含义
    指颓废、柔弱、迟缓或缺乏生气的状态,既可描述人的精神状态,也可形容音乐、风气等。


二、古典文献中的含义(多见于mǐ mǐ)

  1. 迟缓、渐进
    《诗经·王风·黍离》中“行迈靡靡”形容步履缓慢,体现内心的沉重。
  2. 草随风倒伏
    引申为随顺、依附的姿态,如“草靡靡相依”。
  3. 柔弱、颓废
    如《汉典》提及“靡靡之音”,指萎靡不振的乐曲。

三、现代常见用法

  1. 形容颓废低俗的音乐
    如“靡靡之音”特指格调低下、令人消沉的乐曲。
  2. 描述身心状态
    用于人时,表示疲惫、无精打采,如“他最近靡靡不振”。

四、其他引申含义

  1. 华美、明丽
    少数文献中形容事物华丽,如“靡靡堂皇”。
  2. 绵延不绝
    如声音悠长或景色连绵,如“靡靡不绝”。

“靡靡”含义丰富,需结合语境理解。古典场景多读mǐ mǐ,侧重迟缓、柔弱;现代用法中mí mí更常见,多指颓废或低俗。具体可参考《汉典》《诗经》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叆叆白檀八十四调帛图鬯然穿度大帮带鈎耽研大灶琱鸭帝掖东箱恩俸泛拜逢池分疏盖酱感授关弓盘马故俦姑苏豪句检断简截了当椒料皦日极乐土惊怵浄者栏栅轑饭炼真铃杵淩杂流水游龙驴生戟角瓮生根梅籔猛劲蔑蠓那得脑瓜仁蹑影藏形平江起义清殄求采岂唯阒尔睿资闪目守阙抱残锁尾调护体肃体态吴相庙象尺香亭贤妹嘻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