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灯谜的意思、灯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灯谜的解释

[lantern riddles] 贴在灯上的谜语。灯谜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娱乐活动,多在晚上进行,也叫“灯虎”。现在贴在墙上或挂在绳上

详细解释

用精炼词语为谜面粘贴于花灯上(有时也贴于墙上)供人猜射的一种娱乐形式。是一种文义谜,与事物谜的民间谜语略有不同。相传谜格有24种(一说18种)。常用的有卷帘、徐妃、拆字、解铃、系铃、秋千等格。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灯谜》《韵鹤轩笔谈》:“灯谜有十八格,曹娥格为最古,次莫如增损格。增损即离合也……此外復有 苏 黄 谐声、皓首粉底、正冠正履、分心素心、重门垂柳诸格。”《红楼梦》第二二回:“忽然人报娘娘差人送出一个灯谜来,命他们大家去猜。” 冰心 《超人·离家的一年》:“我和同学们制了许多灯谜。”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灯谜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特有的一种文字游戏形式,指以谜语形式书写于灯笼上,供节日(尤其是元宵节)期间悬挂、猜射的智力娱乐活动。《现代汉语词典》将其定义为“书写在灯笼上的谜语,多在节日悬挂供人猜射”[来源1]。其核心特征体现在三方面:

一、语言结构与文学性

灯谜由“谜面”“谜目”“谜底”三要素构成,需严格遵循“回互其辞”的制谜规则[来源2]。谜面多采用诗词典故或日常俗语,如《武林旧事》记载的宋代灯谜“方圆大小随人,腹里文章儒雅”,既保持文学美感又暗藏玄机[来源3]。

二、历史源流与民俗功能

据《中国风俗辞典》考证,灯谜起源于先秦时期的“隐语”,宋代形成元宵节悬挂灯笼猜谜的固定习俗[来源4]。明清时期发展到鼎盛,文人雅士常将四书五经语句化为谜面,如《红楼梦》中贾府元宵制谜情节便生动展现其智力竞技属性[来源5]。

三、现代文化传承

当代灯谜在保持传统制谜法(如拆字、会意、谐音)的基础上,新增网络流行语、科技名词等时代元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收录多地灯谜习俗,如福建漳州“芗剧灯谜”仍延续着方言制谜的独特传统[来源6]。


参考资料

[来源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6.

[来源2] 罗竹风. 汉语大词典[Z].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1.

[来源3] 周密. 武林旧事[M]. 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1.

[来源4] 叶大兵. 中国风俗辞典[Z].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0.

[来源5] 曹雪芹. 红楼梦[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来源6]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EB/OL]. 2023.

网络扩展解释

灯谜是中国传统文字游戏,主要通过汉字形、音、义的变化构成谜面与谜底的巧妙关联。以下是综合解释:

一、定义与形式
灯谜是以文字为载体的谜语形式,常见于元宵节等节庆活动,通常将谜面贴在花灯或墙上供人猜射。其核心在于“文义别解”,即通过汉字多义性、部首拆分或谐音转换(如“自己”猜“体”字)制造谜趣。

二、历史发展
起源于夏代歌谣,春秋战国演变为“隐语”,用于委婉进谏。宋代起与元宵赏灯结合,明清时期形成完整体系,并衍生出多种谜格。

三、主要特点

  1. 谜格多样:常用卷帘格(倒读)、秋千格(回文)、徐妃格(偏旁相同)等24种谜格。
  2. 分类明确:分为文义谜(如字谜、成语谜)与事物谜(民间谜语),前者更注重文字技巧。
  3. 节日属性:与元宵节紧密关联,兼具娱乐性与智力挑战。

四、示例解析

若需更多灯谜案例或谜格详解,可参考、3、8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啊哈熬眼参光操办阊阖风当兵丁敬东巴教发原缝纴偾仆橄榄球汞齐拱柙勾抹勾销孤负毼鸡黄牓假命笺咏谏纸井里制禁急金尾伎痒居安虑危聚饮局宇开新理所当然砢礧埋没没白没黑木愣愣木砻糱曲辟逃晴快起早摸黑起座柔和阮瑀入禁山东快书师子舞衰年树串儿説辞说东忘西厮帮坦衷天媛驼背虫畏肃五疵香蒲贤良方正先天惜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