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餉餽 ”。亦作“饟馈”。 1.军粮。《汉书·高帝纪下》:“填国家,抚百姓,给餉餽,不絶粮道,吾不如 萧何 。”《东周列国志》第二一回:“ 鲍叔牙 自 葵兹关 来迎, 桓公 曰:‘餉馈不乏,皆大夫之功也。’”
(2).指运送军粮。《旧唐书·昭宗纪》:“出於饟馈失职,资屝絶供,致此投戈,是乖借箸。” 宋 梅尧臣 《送李转运移京东》诗:“乃令 山东 粟,餉馈岁可保。”
(3).馈赠。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世间名士,但务宽仁,至於饮食饟馈,僮僕减省,施惠然诺,妻子节量,狎侮宾客,侵耗乡党,此亦为家之巨蠹矣。”《南史·江夷传》:“家甚贫,不营财利,餉馈盈门,一无所受。”
(4).运送。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三:“世説海东 刘白堕 善醲酒,六月赫曦,曝酒於日中不动,餉馈逾於千里,号曰鹤觴。”
“饷馈”是一个汉语词汇,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为详细解释:
军粮或补给
指军队的粮草或物资供应。例如《汉书·高帝纪》记载刘邦评价萧何:“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此处“饷馈”即指保障军队后勤的粮食供应。
运送军粮
如《旧唐书·昭宗纪》提及“饟馈失职”,指因运输军粮失职导致战事失利。
馈赠或贿赂
在部分文献中,如《颜氏家训·治家》提到“饮食饟馈”暗含通过送礼获取私利的贬义用法。
泛指物资运输
宋代梅尧臣诗中“乃令山东粟,餉馈岁可保”指通过运输保障地方粮食储备。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案例,可参考《汉书》《旧唐书》等历史典籍,或查阅权威词典如汉典(来源1、4、5)。
《饷馈》是一个汉字词语,拼音为xiǎng kuì,意为赠送食物或财物。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食”(饣),右边是“贡”(贝)。
《饷馈》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官府会给予官员以及军队粮食和财物,作为赏赐或奖励。所以“饷馈”指的就是官方的赠送物品。在繁体字中,这个词的写法是「饗餽」。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饷馈》的古时候写法是「飨賄」。这种写法强调了食物作为馈赠的重要性,同时也突出了贡物的意味。
这里有一个使用《饷馈》的例句:“国王派官员将大量的米饭和金银财宝作为饷馈,赠送给将领们。”
与《饷馈》相关的词语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