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钱镪的意思、钱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钱镪的解释

钱贯。 清 袁枚 《新齐谐·瓜棚下二鬼》:“鬼婢冒我姓名,来诈钱鏹,辱没煞人。”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马僧》:“两盗,雏耳,虽相伺而眼眯,误赤金为钱鏹,故不直一下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钱镪”是古代汉语中对金属货币的统称,具体指成串的铜钱或白银。该词由“钱”与“镪”复合而成:

  1. “钱”原指农具“铫”,后演变为货币通称。《说文解字》记载“钱,铫也,古田器”,说明其本义为农具,后因货币形状相似而转义。
  2. “镪”特指成串的金属货币。《汉书·食货志》注引“镪,钱贯也”,指以绳索贯穿的铜钱,后也指白银。《汉语大词典》进一步解释“镪”为“钱贯,泛指钱币”,强调其流通属性。

合并使用时,“钱镪”多指代流通中的贵金属货币,常见于唐宋文献。例如白居易《卖炭翁》中“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暗含以轻贱织物抵充钱镪的交易不公,反映当时货币形态的复杂性。


参考来源:

  1. 《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2013年)
  2.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20年修订版)
  3. 《全唐诗经济生活资料辑释》(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

网络扩展解释

“钱镪”是古代汉语中对钱财的统称,具体解释如下:

  1. 读音与字形
    “镪”在“钱镪”中读作qiǎng,繁体为“鏹”,字形由“金”和“强”组成,原指金属制成的钱币串。

  2. 本义与引申

    • 本义:指成串的铜钱(如用绳子穿起的钱串),或银锭、银子。
    • 引申:后泛指货币、财富,如《蜀都赋》“藏镪巨万”形容钱财极多,白居易诗中“镪三百”指赎金。
  3. 用法与文献
    古文中多用于描述大量钱财,常见于经济、赎买等语境。例如《赎鸡》中“购尔镪三百”即以“镪”代指银钱。

  4. 现代含义
    现代汉语中该词已不常用,属于古语词汇,多出现在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货币体系,可参考《说文解字》或经济史相关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枹端别源长鸣鸡朝衣东市臿筑楚蕲村陋贷恤丁令断文多种多样耳旁风蕃国丰胙否则干窃更姓改物遘结鲑冠咳首黑厮横峰侧岭盍朋簪蝗蝝灰冷货卜将归操驾驶借对禁奸绝非居之不疑酷寒亭理合镂脂剪楮马城难保劈劈脱脱痡瘏潜怀轻獧钦嘉软亸赏好神通食蹯豕腹石林精舍失马翁树事食监索手体仁推诚接物吾公侮害无事不登三寳殿五有香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