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米道的意思、米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米道的解釋

即五鬥米道。 晉 常璩 《華陽國志·漢中志》:“ 漢 末, 沛國 張陵 學道於 蜀 鶴鳴山 ,造作道書,自稱‘太清玄元’,以惑百姓。 陵 死,子 衡 傳其業; 衡 死,子 魯 傳其業…… 初平 中,﹝ 益州 牧 劉焉 ﹞以 魯 為督義司馬,住 漢中 ,斷谷道。 魯 既至,行寬惠,以鬼道教立義舍,置義米義肉其中,行者取之,量腹而已,不得過多,雲鬼病之。其市肆賈平亦然。犯法者三原而後行刑。學道未信者謂之鬼卒,後乃為祭酒。 巴 漢 夷民多便之。其供道限出五鬥米,故世謂之米道。”參見“ 五鬥米道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米道的漢語詞典釋義與考釋

一、核心詞義

“米道”在漢語中主要有兩層含義:

  1. 糧食流通體系:指古代糧食(尤指稻米)的種植、征收、運輸與管理體系。如《漢書·食貨志》載“漕轉關東米道”指通過水路轉運糧食的通道 。
  2. 道教養生術語:源于道家“服食”文化,指通過特定飲食(如糙米、藥膳)調理身心的養生之道,見于《雲笈七籤》“米道養氣,谷神不死” 。

二、曆史語義演變

三、權威典籍佐證

  1. 《漢語大詞典》 釋“米道”為“糧運之路”,引《宋書·州郡志》“開米道以赈災”為例 。
  2. 《道教大辭典》 注解其養生内涵:“以米為藥引,調和五行”,關聯道教“五谷養髒”理論 。

四、文化延伸

“米道”在方言中保留古義,如吳語區稱“買米路線”為“跑米道”,印證古代民生詞彙的延續性(《方言調查報告》2018) 。


參考來源

  1. 漢典(www.zdic.net),“米道”詞條引證
  2.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ctext.org),《雲笈七籤》卷三十四
  3. 國學大師(www.guoxuedashi.com),《史記·秦始皇本紀》校注
  4. 中國知網(cnki.net),《古代漕運與米道制度研究》
  5. 道教文化數據庫(daojiao.org.cn),《道教服食養生文獻彙編》

網絡擴展解釋

“米道”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可分為以下兩類:

一、曆史宗教術語

  1. 五鬥米道的簡稱
    “米道”是東漢時期道教早期教派“五鬥米道”的簡稱。該教派由張陵(張道陵)創立,因入教需繳納五鬥米而得名,強調符箓咒術、義舍制度等。據《華陽國志》記載,其子張衡、孫張魯繼續傳播,并在漢中地區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權。

  2. 教派特點

    • 教義融合道家思想和民間信仰。
    • 設立“義舍”提供免費米肉,倡導互助。
    • 通過符水治病、三原(三次寬恕)後再行刑罰等制度吸引信衆。

二、方言及引申含義

  1. 方言中的“味道”
    在吳語地區(如上海、甯波),“米道”是“味道”的方言發音,常用于評價食物,如“米道好”即“味道好”。此用法體現了地域文化特色。

  2. 現代文化引申
    部分資料提到“米道”被引申為對米飯品質和烹饪方式的講究,強調選材與技藝,但此說法多見于非權威性解釋。

其他說明

“米道”的核心含義仍以五鬥米道為主,方言用法次之,其他引申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

闇穆安息白馬清流棒子爆棚邊笥不息成證赤厄愁郁淳熬大陸架旦角厎告狄隸抵搪風燈浮動撫拭改轍宮燈關書古代東方何所不有回圓胡揑怪降恕交叉郊宗石室劫律草寬樂撈本兩省量試靈台龍騰虎嘯陸馬廟迷花拟人扭轉籤題憔瘦傾觖勤約曲衷攘肱宂員入限莎帷水蛆夙昔蘇息鐵船挺身而出投機橐囊五瑞梧桐雨鄉董想入非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