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靡常的意思、靡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靡常的解释

无常,没有一定的规律。《书·咸有一德》:“天难諶,命靡常。” 孔 传:“以其无常,故难信。” 汉 班彪 《北征赋》:“故时会之变化兮,非天命之靡常。”《清史稿·食货志一》:“沿海沙地滩涨靡常。”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靡常是古汉语复合词,由“靡”(无、没有)与“常”(固定不变)构成,表示“无常、不固定”,强调事物的变动性与不可预测性。以下是详细释义及权威依据:


一、词典释义

  1. 基本含义

    “靡”意为“无”,“常”指“常态、规律”,合指没有固定规律或不可持久。

    例证:

    《汉语大词典》:“靡常,无常;没有常规。”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2年版)

  2. 引申义

    形容事物变化莫测,如命运、时势的不可控性。

    例证:

    《尚书·周书·微子》:“天毒降灾荒殷邦,方兴沈酗于酒,乃罔畏畏,咈其耇长旧有位人。今殷民乃攘窃神祇之牺牷牲,用以容,将食无灾。降监殷民,用乂雠敛,召敌雠不怠。罪合于一,多瘠罔诏。商今其有灾,我兴受其败。商其沦丧,我罔为臣仆。诏王子出迪,我旧云刻子。王子弗出,我乃颠隮。自靖!人自献于先王,我不顾行遁。”

    其中“天命靡常”即强调天命并非永恒不变。

    (来源:《尚书正义》,中华书局影印阮元校刻本)


二、词源与经典用例

  1. 儒家经典中的哲学内涵

    《诗经·大雅·文王》以“天命靡常”警示统治者:天命无常,唯德是依。

    “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肤敏,祼将于京。”

    (来源:《毛诗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标点本)

  2. 历史文献的实践表达

    《史记·淮阴侯列传》借“时乎时,靡常驻”感叹时运流转,突显机遇的不可把握性。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


三、现代汉语中的演变

现代虽罕用,但“靡常”仍存于成语“天命靡常”及学术文本中,用以描述动态系统或历史规律的非线性特征。

例:鲁迅《汉文学史纲要》评汉代文学:“虽缪袭韦昭,犹有靡常之叹。”

(来源:《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四、权威参考

  1. 《汉语大词典》(纸质版):定义核心语义。
  2. 《十三经注疏·尚书正义》:经典文献原典及注释。
  3. 《史记》(中华书局点校本):历史语境用例。
  4. 《鲁迅全集》:现代文学中的继承。

字形演变参考:

“靡”甲骨文作“”,象草木散乱状,引申为“散亡”;“常”金文从“巾”表旗帜,象征稳定规范,二者结合强化“无常”之义。

(来源:《字源》,天津古籍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靡常”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无常,没有固定规律”,常用于形容事物或命运的不可预测性。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靡常”由“靡”(无)和“常”(恒常、固定规律)组合而成,字面意为“没有恒常的规律”,强调变化不定、难以捉摸的特性。

2.词源与文献用例

3.语境与用法

4.发音与结构

5.近现代应用

现代语境中较少使用,但在文学、历史研究或引用古籍时仍可见,多用于强调事物发展的不确定性或警示居安思危。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扩展用法,可参考《尚书》等典籍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典、查字典)。

别人正在浏览...

百废待兴宝雕弓罢休犇骛不茶不饭不识抬举惨遭不幸长飙常恒愁吟蹴波催化灯烛奠基洞天都讲生豆糜恩赉墦肉法事氛围服汙皋鼬光风故闾坏人心术汇茅活撮径易仅事久息酒馔看官苦心孤诣捞菱潦浆泡灵征娄山关敏括撵走奴僇排叉儿请神趋拜去雄荣望山阴客水绿山青私悦竦首耸叹探风套近乎田部吏魋悍完名全节舞词弄札邪学犀骨信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