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观看外界事物。《晋书·范宁传》:“凡此诸贤,并有目疾,得此方云:用损读书一,减思虑二,专内视三,简外观四,旦晚起五,夜早眠六。”
(2).人的风姿、外貌。《三国志·魏志·杜畿传》“子 恕 ( 郭恕 )嗣” 裴松之 注引 晋 傅玄 《傅子》:“ 智 ( 郭智 )子 冲 ,有内实而无外观,州里弗称也。”
(3).事物的外在景象及其给人的印象。 元 郑廷玉 《后庭花》第二折:“你的浑家教来拜我。外观不雅,休教来罢。”《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待要私下走过去听听,又恐这班僕妇丫鬟不知其中的底里深情,转觉外观不雅。” 鲁迅 《华盖集·牺牲谟》:“你不要看得我外观阔绰,我为的是要到各处去宣传。”
京外的宫观。 宋 代宰相、大臣退休或免官后,多加提举宫观的名号,使食其禄。 宋 王安石 《辞使相第一表》:“矜怜积岁,参大议於广朝;或赐误恩,食旧劳於外观。”参阅《宋史·职官志十》。参见“ 奉祠 ”。
“外观”是一个汉语名词,通常指物体或人的外部形态、表面呈现的样貌,强调视觉可感知的特征。以下是其详细解释及用法:
产品设计:指物品的外形、颜色、材质等视觉元素,直接影响用户体验和购买决策。
法律术语:在民法中,“外观主义”指根据行为或事实的外部表现进行法律判断,而非真实意图。
哲学/社会学:与“内在”相对,指事物表象与本质的关系,常引发对“表里是否一致”的讨论。
如果需要特定领域(如法律、工业设计)的深入解释,可提供更多上下文以便进一步分析。
外观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包括“外”和“观”两个部分。
“外”字的部首是“⺆”,它的笔画数是3画。而“观”字的部首是“见”,它的笔画数是6画。
《外观》一词最早出现于古代汉语中,它的意思是指事物的外部形态、外貌、外部呈现的状况。
在繁体字中,“外观”这个词可以写成“外觀”。
在古时候的汉字书写中,“外”字的写法稍有变化,与现代汉字稍有区别。而“观”字在古代写法中与现代写法相似。
1. 这座建筑物的外观设计很别致。
2. 我对他的外观第一眼就有好感。
外貌、外形、外表、外壳、外部
外貌、外形、外表
内在、内心、内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