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削除,平定。 汉 王粲 《荆州文学记官志》:“厥繇伊何,四国交阻。乃赫斯威,爰整其旅;虔夷不若,屡戡寇侮。”
“虔夷”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析综合理解:
一、基本词义 “虔夷”意为削除、平定,常用于描述消除动乱或征服不臣服势力的行为。该词由“虔”与“夷”二字组合而成:
二、经典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东汉王粲《荆州文学记官志》:“乃赫斯威,爰整其旅;虔夷不若,屡戡寇侮。” 此句描述通过武力整顿军队,平定不顺从者,多次战胜侵扰的敌人。
三、使用场景
四、延伸辨析 需注意该词与单纯“平定”的区别——“虔”字隐含“以强力手段恭敬执行”的复合语义,体现古代征伐中“师出有名”的政治修辞特点。
建议需要深入探究的读者可查阅《王粲集》原文及汉典等古籍释义。
虔夷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形组成:"虔"和"夷"。
虔: 部首为言,总共有11画。
夷: 部首为大,总共有6画。
虔夷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献中,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授政于茅夷。”
虔夷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虔夷」。
古时候虔夷的写法可能与现在稍有差别,但基本上仍然保持了虔和夷的字形特征。
1. 虔夷之心,报国无私。
2. 他一颦一笑都带着虔夷的神情。
虔诚、虔敬、虔诞、亲夷、修夷等。
虔诚、虔敬、虔信、瞻仰等。
傲慢、狂妄、悖逆、轻蔑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