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冕和弁。均为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礼记·礼运》:“冕弁兵革,藏於私家,非礼也,是谓胁君。” 孔颖达 疏:“冕是衮冕,弁是皮弁,是朝廷之尊服。” 晋 陆云 《大将军宴会被命作》诗:“冕弁振缨,服藻垂带。” 宋 欧阳修 《章望之字序》:“故紘綖,冕弁以为首容,佩玉、玦环以为行容。”
(2).借指仕宦者。 唐 元稹 《告赠皇祖祖妣文》:“始兵部赐第於 靖安里 ,下及 天宝 ,五世其居,冕弁駢比,罗列省寺。”
“冕弁”是古代中国礼制中的核心概念,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详细解析:
冕
指帝王、诸侯及高级官员在重大礼仪场合(如祭祀、即位)佩戴的礼帽,象征最高等级。例如,衮冕是帝王专属的冕冠,配有垂旒(玉串)以示威仪。
弁
为古代男子在一般礼仪场合(如朝会)所戴的礼帽,形制较冕简朴,通常以皮革制成,称为“皮弁”。弁的佩戴者包括卿、大夫等中高级官员。
区别:冕的等级高于弁,用途更庄重。《礼记·礼运》记载“冕弁兵革,藏于私家,非礼也”,强调二者不可私藏,属国家礼器。
“冕弁”常借指官员群体或达官贵人。例如:
需注意“弁冕”一词与“冕弁”的差异:前者侧重礼帽总称或引申为达官贵人(如“弁冕駢比”),而“冕弁”更强调冕与弁的组合关系。此外,明代文献明确冕弁为帝王专用,未合为一制。
“冕弁”既是礼制中等级分明的冠饰,也是古代官僚体系的象征符号,体现了传统社会“礼以辨异”的核心思想。
冕弁是一个汉字词,意思是帽子。在现代汉语中,通常用来指代帽子。下面是关于冕弁的详细信息:
冕弁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冕(miǎn)和弁(biàn),分别位于字的左右两边。冕的笔画数为一画,弁的笔画数为八画。
冕弁是由“冕”和“弁”两个汉字组合而成的。它是古代汉字冠冕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繁体字中,冕弁的写法为冕弁。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冕弁的写法略有不同。冕弁的古时写法为“冕辟”,其中“辟”是冕弁的另一种写法。
1. 他戴着一顶华丽的冕弁参加了皇帝的加冕典礼。
2. 这位高官以一顶石獬冕弁示人,彰显了他的身份和地位。
冕弁可以与其他词语搭配形成组词,例如:
1. 冕旒(miǎn liú):指皇帝或贵族戴在帽子上的装饰物。
2. 弁冠(biàn guān):指古代官吏的帽子。
冕弁的近义词是“帽子”。它的反义词可以是“无帽”或“光头”,具体视语境而定。
以上是关于冕弁这个词的详细解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