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皷的意思、节皷的详细解释
节皷的解释
见“ 节鼓 ”。
词语分解
- 节的解释 节 (節) é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节。节外生枝。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节。两节车厢。 段落,事项:节节(一段一段地,逐步)。节目。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
- 皷的解释 皷 ǔ 古同“鼓”。 笔画数:; 部首:皮;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节皷”是一个较为生僻的古代乐器名称,根据现有资料,其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节皷”为古代乐器,形状类似“博局”(一种棋盘),中间开有圆孔,恰好能容纳鼓身。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击打来调节音乐的节奏,属于节乐类器具。该词见于北周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中的描述:“玉律调鐘,金錞节鼓”,表明其用于宫廷仪式或雅乐场景。
考据与辨析
- 字形与异写:词条中提及“节皷”亦作“节鼓”。“皷”是“鼓”的古体字,现代多写作“节鼓”。
- 功能特点:不同于普通鼓类乐器,其特殊形制(如棋盘状、中空圆孔)可能与其节奏控制功能相关,或与特定礼仪场合的演奏方式有关。
- 历史背景:北周时期礼乐制度完善,此类乐器可能用于射礼、祭祀等庄重仪式,作为礼乐文化的组成部分。
补充说明
由于现有资料权威性较低(参考来源1),建议进一步查阅《中国古代乐器考》《乐府杂录》等专业文献,或结合出土文物(如汉代乐俑、壁画)进行实物佐证,以获取更准确的形制与用途信息。
网络扩展解释二
节皷(jié gǔ)这个词源于中国汉字,在汉语中表示乐器节拍。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禾”字旁,右边是“鼓”字旁。共计6个笔画组成,其中“禾”字旁包含3个笔画,而“鼓”字旁包含3个笔画。
“节皷”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传统音乐文化,具体的起源和传播路径目前尚不明确。在中国繁体字中,节皷的写法为「節鼓」,与简体字写法略有差异。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节皷的形状可能与现代稍有差异,但整体意思和用法基本相同。
以下是一些关于“节皷”的例句:
1. 音乐会上的鼓手敲击着节皷,为乐曲增添了节奏感。
2. 在庆祝活动中,舞龙队的节皷声犹如鼓点,引来了观众的热烈喝彩。
3. 小学生学习音乐时,常常使用节皷来练习节奏和音乐感。
除了“节皷”外,还有一些相关的词汇和短语:
1. 音乐:指以声音演奏或演唱的艺术形式。
2. 节奏:指音乐中有规律的重复节拍。
3. 鼓器:指各种由鼓演奏的乐器。
4. 敲击:指用手或物体重重地打击。
5. 乐曲:指音乐作品。
近义词:鼓、鼓乐、打击乐
反义词:调子、旋律、音符
综上所述,“节皷”是指乐器节拍的意思,由两个部首组成,包含6个笔画。该词源于中国汉字,具有繁体字写法「節鼓」。在古代汉字写法中也有所变化。一些相关的词汇包括音乐、节奏、鼓器等。
别人正在浏览...
八大山人表演避徙不虔裁剂财旺生官穿贯传闻不如亲见电鸷订疑考误东坡竹督察警分日割股疗亲关毂关拢庋县过厅杭杭汉子合江楼荒地蹇谔匪躬寄存处解槖进攘賫旨肋骨灵牙利齿立年溜口溜门落产卖大号媚态宁顺诺苏朴谨牵帅青箱家弃信其鱼雀屏软驱三远山阳会十二重楼狮头鹅士友双糖宿知土黄推育脱捐讬陀乡达相羊闲疏献殷勤小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