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通晓音乐。《文选·古诗<今日良宴会>》:“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吕延济 注:“识曲,谓知音人听其真妙之声。” 明 杨慎 《泛舟浣花东阜狷斋同赋》诗:“双鱼六马惯识曲,青蛉白鸥皆忘机。” 清 黄景仁 《十四夜歌宴》诗:“识曲羣公敢多让,不妨明日有狂名。”
“识曲”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shí qǔ,其核心含义为通晓音乐,常用来形容对音乐有深刻理解或辨别能力的人。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核心
指对音乐的旋律、节奏、情感表达等有敏锐的感知能力,能辨别音乐的精妙之处。
文学与成语关联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用例或技术原理,可参考上述来源中的具体文献或技术解析。
识曲,是指能够辨认、了解和理解音乐的能力。在音乐领域中,识曲是指能够准确地辨认和识别音符、节奏、旋律和和声等要素,来进行音乐欣赏、演奏或创作。
拆分部首和笔画:识曲的拆分部首为言,总共8个笔画。
来源:识曲这个词的来源是由“识”和“曲”两个字组成。其中,“识”表示认识、了解的意思,后面的“曲”则指音乐。因此,识曲可理解为认识音乐、了解音乐。
繁体:識曲。
古时候汉字写法:識曲(訓讀)、識樂(音讀)。
例句:她从小就有很好的识曲能力,可以轻松地辨认出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
组词:识谱、曲艺、曲子、曲调、曲风。
近义词:懂曲、知曲、识谱、懂音乐。
反义词:不识曲、不懂音乐、不会辨认音符。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