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诸侯盟会中的领袖或主持者。《国语·晋语五》:“ 晋 为盟主,而不修天罚,将惧及焉。”《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所谓盟主,讨违命也。若皆相执,焉用盟主?”《史记·秦本纪》:“ 秦繆公 广地益国,东服彊 晋 ,西霸戎夷,然不为诸侯盟主,亦宜哉。”《汉书·刑法志》:“﹝ 晋文 ﹞总帅诸侯,迭为盟主。” 清 鲁一同 《秦论》:“ 山 东之国,方日从事干戈会盟, 晋 人世为盟主,盛於 悼 而衰於 平 。”
(2).泛指同盟首领或倡导者。 汉 臧洪 《答陈琳书》:“吾子託身於盟主, 臧洪 策命於 长安 。”《晋书·温峤传》:“初, 嶠 与 庾亮 相推为盟主。”《旧唐书·李密传》:“及义旗建, 密 负其强盛,欲自为盟主,乃致书呼 高祖 为兄,请合从以灭 隋 。”《三国演义》第五回:“今奉大义,必立盟主;众听约束,然后进兵。” 老舍 《赵子曰》第一:“天台公寓的外部,以第三号五间北房当中的那一间为最大,公认为天台公寓的‘金銮殿’。第三号的主人也俨然以内外部的盟主自居。”
(3).喻主要的事物;主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事类》:“是以属意立文,心与笔谋,才为盟主,学为辅佐,主佐合德,文采必霸。”
“盟主”一词的释义如下,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而成:
“盟主”指古代诸侯盟会中的领袖或主持者,后泛指同盟首领或倡导者,也可比喻某领域的主导者。其核心含义是“拥有最高决策权或领导地位的主体”。
古代诸侯盟会
最早见于《国语》《左传》等典籍,如《国语·晋语五》提到“晋为盟主”,指晋国在诸侯联盟中担任领袖角色。古代盟主需主持会盟仪式(如割牲歃血),负责协调成员行动。
军事与政治联盟
历史上如东汉末年的诸侯讨董联盟,需推举盟主(如袁绍)统筹指挥;《三国演义》第五回“立盟主”情节也反映了这一传统。
如需进一步考证古代典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国语》《左传》等文献。
盟主是一个中文词汇,意指结盟中的主要领导者或统治者,通常指在联合体或联盟中地位最高的人或团体。
盟主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左边是玉(王字旁,部首编号:96),右边是主(丶字旁,部首编号:3)。玉部表示和玉石有关,主部表示与主持或主导有关。
盟主总共有9个笔画。
盟主这个词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盟”来源于古人结盟时的仪式,意味着团结和联合,而“主”则表示主导地位。
在繁体中,盟主的写法和简体一致。
在古时候的汉字中,盟主的写法形似“盟矢丶王”,其中矢是箭的意思,表示结盟的誓言;丶是一个小点,表示连接;王则表示统治的地位。
1. 在这个联盟中,他被选为盟主。
2. 盟主领导着这个盟友团体,制定战略计划。
1. 结盟:表示组成联盟。
2. 盟友:表示联盟中的朋友或伙伴。
3. 主导:表示在某个领域或组织中担任主要领导的角色。
近义词:领袖、首领、头目。
反义词:敌方、敌对、敌人。
奥薉扁桃腺别房伯国捕搦谶候尘容踟蹰犨牛撮哺搓揉崿嶂放浪不拘放闲放心解体泛埽辅币捬心更名冠名权禾场鸿豹洪池滑脱壶梁斝耳假埋剪口计将安出吉金矜忌开话亢炎克昌了然无闻落水狗緑玉君门扣沫雨穆满齧臂披绵帡覆凭狐牵费樵米祈忏奇怪骐麟崎嵚趋光性肉袋沙包肚上樽属僚听见婉愉韡爗无忤无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