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穷日暮的意思、途穷日暮的详细解释
途穷日暮的解释
犹言日暮途穷。 清 黄遵宪 《群公》诗:“途穷日暮更何求,白首同拼一死休。”参见“ 日暮途穷 ”。
词语分解
- 途穷的解释 喻走投无路或处境困窘。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阮步兵》:“物故不可论,途穷能无慟。”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持法》:“此途穷者,不辑之,当为患。” 清 唐孙华 《文信国祠》诗:“战苦身攒
- 日暮的解释 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日暮时分,炊烟袅袅日暮,所击杀者无虑百人。;;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详细解释傍晚;天色晚。《六韬·少众》:“我无深草,又无隘路,敌人已至,不适日暮。” 唐 杜牧 《金谷园》
专业解析
途穷日暮是汉语成语,字面指行至道路尽头且天色已晚,引申比喻陷入绝境、走投无路的境地。以下从词典角度详细解析其含义、结构、出处及用法:
一、本义与引申义
- 本义
“途穷”指行路至尽头,无路可走;“日暮”指太阳西沉,天色昏暗。二者结合,字面描述旅人于黄昏时分困于荒野、进退维谷的实景。
- 引申义
比喻人生或事业陷入绝境,前无出路、后无退路,濒临崩溃的状态。如清代诗人黄景仁《杂感》中“途穷日暮更何求,白首同归事未休”即借自然景象抒写人生困顿。
二、结构分析
- 联合结构:由近义短语“途穷”与“日暮”并列构成,双重强调困境的紧迫性。
- 单字释义:
- 途:道路(《说文解字》:“途,道也”);
- 穷:尽头、阻塞(《广雅》:“穷,极也”);
- 日暮:太阳落山,喻指时间紧迫、希望渺茫。
三、出处与典源
该成语雏形可见于古籍对“日暮途穷”的化用:
- 《史记·伍子胥列传》:
伍子胥逃亡时叹“吾日暮途远,故倒行而逆施之”,后演变为“日暮途穷”(参考来源:《汉语大词典》)。
- 杜甫《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
“几年春草歇,今日暮途穷”,以自然意象隐喻人生末路(参考来源:《全唐诗》)。
四、近义与反义词
- 近义词: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穷途末路
- 反义词:柳暗花明、绝处逢生、峰回路转
五、用法示例
- 描述个人际遇:
“公司破产后债务缠身,他深感途穷日暮,终日借酒消愁。”
- 喻指时代困境:
“王朝末年灾荒连年,外敌入侵,百姓陷于途穷日暮之境。”(参考来源:《古汉语成语典故词典》)
权威参考文献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 《全唐诗》(中华书局点校本)
- 《古汉语成语典故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
(注:因平台限制无法提供外部链接,文献信息可供读者按来源名称检索核实。)
网络扩展解释
“途穷日暮”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拼音:tú qióng rì mù
- 含义:比喻陷入绝境,无路可走,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面临末路的情景。
- 结构:由“途穷”(道路尽头)和“日暮”(天色将晚)组成,字面可理解为“天色已晚且走到路的尽头”,引申为困境无法突破。
2.出处
- 出自清代黄遵宪的《群公》诗:“途穷日暮更何求,白首同拼一死休。”。
- 该成语与“日暮途穷”同源,后者最早见于《史记·伍子胥列传》,描述伍子胥逃亡时的绝境。
3.用法
- 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 示例:
- “敌人面临途穷日暮,正在作最后的挣扎。”
- “利比亚局势看途穷日暮的美国狰狞面目。”
4.近义词
- 日暮途穷:意义相同,但更常用,强调“时间紧迫”与“无路可走”的双重困境。
5.延伸说明
- 该成语多用于文学或正式语境,常见于历史、政治分析中,形容败局已定的势力或个人的绝望处境。
如需更多例句或用法分析,可参考汉典、搜狗百科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石仙暴王宝惜並同鬓蓬毕卓不打不成相识长春市昌泰秤不离砣宠禄偢睬出污泥而不染青莲娇村市短袖阿弥陀方扇纷泊分宵达曙敷教革听瓜拉帽圭首豪霸澔旰狠切花名回圆狐威奸刻基础设施金阊亭尽瘁鸠资鸡子儿脚色状诳驾刳舟廉武马头墙明言凝眺平彻平虑草泣岐求田问舍绮文屈害人主闪些儿审当施施失统説得着速怨文武我身斡转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