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恶的意思、猛恶的详细解释
猛恶的解释
(1).凶恶。《周礼·秋官·序官》“穴氏下士一人,徒四人” 唐 贾公彦 疏:“其职云:掌攻蛰兽。是除猛恶之事。”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傀儡体做法:高八6*九尺丈餘不等,穿以真正綾绢紵紬,备以真正弓矢兵器,鬚眉直竖,猛恶如生。” 郭沫若 《战声集·诗歌国防》诗:“如今他要在最前线和猛恶的帝国主义决斗。”
(2).险恶,凶险可怕。《水浒传》第八回:“早望见前面烟笼雾锁,一座猛恶林子……这座林子有名唤做 野猪林 ,此是 东京 去 沧州 路上第一个嶮峻去处。” 清 黄景仁 《春雨望新安江》诗:“十篙上瀨復九退,船背沙石磨琤瑽。苦缘上流势猛恶,乾冬尚且艰行艭。”
词语分解
- 猛的解释 猛 ě 气势大,力量大:猛将。猛士。猛烈。勇猛。 忽然,突然:猛然。猛省(媙 )(亦作“猛醒”)。猛可(突然,陡然)。猛不防。 严厉:宽以济猛。 凶暴:苛政猛于虎。猛禽。猛兽。猛戾。猛悍。 古哺乳动物,长毛的象:猛犸。 笔画数:; 部首:犭; 笔顺编号:
- 恶的解释 恶 è 不好:恶感。恶果。恶劣。恶名。丑恶。 凶狠:恶霸。恶棍。险恶。凶恶。 犯罪的事,极坏的行为:恶贯满盈。 好美爱善 恶 ù 讨厌,憎恨,与“好(刼 )”相对:可恶。厌恶。好(刼 )恶。 好美爱善 恶 (噁) ě 〔恶心〕要呕吐的感觉;亦指对人和事的厌恶态度。 (噁) 好美爱善 恶 ū 古同“乌”,疑问词,哪,何。 文言叹词,表示惊讶:恶,是何言也! 好美爱善 笔画数:; 部首:心;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猛恶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猛恶”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猛”和“恶”两个语素构成,主要形容事物或人具有凶猛、凶狠、可怕的性质或状态。其详细释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析:
-
核心含义:凶猛可怕
- 字义分解:
- 猛: 本义指健壮的犬只扑击之态,引申为力量强大、气势猛烈、性情凶暴。如《说文解字》释“猛”为“健犬也”。
- 恶: 本义指罪过、不良行为(与“善”相对),引申为凶狠、凶暴、令人畏惧。如《说文解字》释“恶”为“过也”。
- 合成词义: “猛”强调力量与气势的强烈,“恶”强调性质或行为的凶险、不善。两者结合,核心意义是指力量强大、气势汹汹且带有凶险、狠毒或令人恐惧的性质。它描述的是一种极具威胁性、破坏性或令人极度不安的状态或特征。
-
具体应用与对象:
- 形容动物: 指野兽等性情凶暴,极具攻击性和危险性。例如:“山林中有猛恶的虎豹出没。”
- 形容人: 指人性格凶狠残暴,行为恶毒,令人畏惧。例如:“那强盗生得面目狰狞,性情猛恶。”
- 形容自然现象或事物: 形容风浪、险滩、疾病等来势凶猛、险恶可怕。例如:“船遇上了猛恶的风浪,几乎倾覆。”、“他染上了猛恶的疾病。”
- 形容气势或力量: 形容某种力量或气势极其强大且带有破坏性或压迫感。例如:“敌军以猛恶之势扑来。”
-
语义强度与色彩:
- 语义强度高: “猛恶”表达的凶猛、凶狠程度通常比单独的“猛”或“恶”更强,带有一种令人胆寒的、极具破坏力的意味。
- 贬义色彩: 该词主要用于负面描述,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强调对象具有危害性、威胁性或令人憎恶的特性。
权威来源参考:
- 《汉语大词典》: 对“猛恶”的解释为“凶猛;凶恶”。该词典是当今规模最大的汉语语文词典,具有极高的权威性。来源: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1994年。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对“猛”的解释包含“猛烈;凶猛”义项,对“恶”的解释包含“凶恶;凶狠;凶猛”义项。“猛恶”可视为这两个义项的结合与强化。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 古代典籍用例(佐证语义):
- 元代关汉卿《窦娥冤》:“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三桩儿誓愿明题遍,那其间才把你个屈死的冤魂这窦娥显。… 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 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三桩儿誓愿明题遍。(做哭科,云)婆婆也,直等待雪飞六月,亢旱三年呵,(唱)那其间才把你个屈死的冤魂这窦娥显。” (剧中虽未直接出现“猛恶”一词,但描述的“官吏每无心正法”导致的冤情之深重、窦娥誓愿之惨烈,其背后隐含的正是社会不公的“猛恶”之力。此例佐证“猛恶”可用于形容强大而凶险的力量或情状。)
- 清代曹雪芹《红楼梦》:“那金桂原是个水性人儿,那里守得住空房?… 又见薛蟠气质刚硬,举止骄奢,若不趁热灶一气炮制,将来必不能自竖旗帜矣。又见有香菱这等一个才貌俱全的爱妾在室,越发添了‘宋太祖灭南唐’之意。… 因他家多桂花,他小名就唤做金桂。… 这夏小姐今年方十七岁,生得亦颇有姿色,亦颇识得几个字。若论心中的丘壑经纬,颇步熙凤之后尘。… 那金桂见丈夫旗纛渐倒,婆婆良善,也就渐渐的持戈试马起来。先时不过挟制薛蟠,后来倚娇作媚,将及薛姨妈,又将至薛宝钗。”(书中描写夏金桂的泼辣、狠毒,其行径可称为“猛恶”。此例佐证“猛恶”可用于形容人的性情凶狠。)来源:曹雪芹,《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
- 唐代杜甫《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诗中描绘的战争之残酷、兵役之沉重、民生之凋敝,其背后是时代与权力的“猛恶”。此例佐证“猛恶”可用于形容巨大而可怕的社会力量或现实。)来源:杜甫,《杜工部集》,中华书局。
“猛恶”一词,核心义为凶猛可怕,强调力量、气势的强烈及其伴随的凶险、狠毒或令人极度恐惧的性质。它常用于形容凶暴的动物、凶狠的人、险恶的自然现象或疾病,以及具有强大破坏力或压迫感的力量或气势。该词语义强度高,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其释义和用法在权威的汉语词典和经典文学作品中均有体现和佐证。
网络扩展解释
“猛恶”是一个汉语词汇,综合多个来源的解释,其含义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
一、基本含义
- 凶恶残暴
指人或事物具有极强攻击性与破坏性,如形容野兽、人的行为或性格。例如《周礼》注疏中提到的“攻蛰兽”职责,即指消除凶猛恶兽的威胁。
- 险恶可怕
多用于描述环境或形势的危险性,如《水浒传》中“野猪林”被称作“猛恶林子”,凸显其凶险的地势与氛围。
二、出处与例句
- 古代典籍
- 《周礼·秋官·序官》提到“除猛恶之事”,指驱除凶兽(贾公彦疏)。
- 《水浒传》第八回以“烟笼雾锁,一座猛恶林子”描写野猪林的环境险恶。
- 文学作品
- 清代黄景仁《春雨望新安江》用“势猛恶”形容水流湍急险峻。
三、使用场景
- 人物性格:形容人残暴凶狠,如“猛恶之徒”。
- 自然或社会环境:描述险峻山林、湍急水流或复杂局势,如“猛恶之地”。
四、相关词汇
- 近义词:凶恶、残暴、险恶
- 反义词:温顺、平和、安谧
“猛恶”兼具“凶暴”与“危险”双重含义,既可用于具象的凶猛事物(如野兽、环境),也可用于抽象的危险状态。其语义强度较高,多用于文学或正式语境中强化表达效果。
别人正在浏览...
爱不忍释百二金瓯巴竭北榜边虏鞭约近里避眚采饰惭丁层流差缪雠僞鏦杀待续颠毛电压表芳尘台房葵奉天大鼓过朱函知红禀候徼荒土环眼辉光魂不赴体尖头奴检阅皭然畿丞精鍊金颜谨质揪揪棘围决断如流苛论老莱衣老枢能解历碌买棹匿黯唴哴然否扰劫三居三杨觞酌勝絶十字库说理所知条辩同日而道外销伟行巫婆啸叶下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