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分严格的议论、品评。 清 龙启瑞 《致曾涤生侍郎书》:“某生平实不肯以苛论绳人,即今日作乡绅,亦不肯不为地方官设想。” 鲁迅 《书信集·致曹白》:“若是还在学习途中的青年,是不当受这苛论的。”
“苛论”是一个汉语成语,指对人或事物进行过分严厉的批评或苛刻的评论。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由“苛”(严厉、刻薄)和“论”(评论)组成,强调批评的严苛性。例如鲁迅在书信中提到“学习途中的青年不当受苛论”,体现对过度指责的否定态度。
字义拆解
使用场景
多用于学术、职场或日常交流中,表示对他人或事物的挑剔性评价。例如鲁迅认为对初学者的苛责是不恰当的。
近义词与反义词
延伸理解
该词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适度批评”的倡导,如《国语》提到“弭其百苛”,主张减少苛刻态度。
如需进一步了解“苛”的字源,可参考汉典网对“苛”的详细解析。
苛论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其中“苛”是“严格、严苛、刻薄”的意思,而“论”是“言论、论述”的意思。因此,“苛论”可以理解为一种严苛、刻薄的言论或论述。
苛论的拆分部首是苛(丿),它是一个代表植物的部首,同时也是一个独立部首。
苛的笔画数为8划,属于较复杂的汉字之一。
苛论这个词的来源比较复杂,它在古代经典文献中并没有出现。然而,随着现代社会对************的重视,苛论这个词逐渐被人们用来描述对他人言论的严厉批评或苛责。
在繁体中,苛论保留了其原有的形式,没有任何改变。
由于苛论这个词的来源较为晚,因此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并没有出现这个词。古汉字的写法通常是根据经典文献及古代文化传统形成的,而苛论这个词并不在其中。
1. 他对这个问题的苛论让人很难接受。
2. 请不要再发表那些苛论,我们需要更多理性和包容的声音。
3. 对于短片的每一个细节,导演都进行了苛论式的反复推敲。
组词:苛刻(形容词,形容对待要求严格、无情)
近义词:尖锐、尖刻、刻薄
反义词:宽容、宽厚、宽广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