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弃良心得来的钱财。 曹禺 《雷雨》第二幕:“姓 周 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一章:“发了昧心财的 美国 老板和 荷兰 老板,在 纽约 和 海牙 过着荒淫无耻的‘文明人’的生活。”
“昧心财”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如下:
指通过违背良心或道德的手段获取的钱财,通常带有贬义,强调对诚信和道义的背弃。例如:
同义词与关联词
“昧心财”与“昧心钱”含义相近,后者在《红楼梦》等作品中还引申为“冤枉钱”(如被迫支付的额外费用)。
使用场景
多用于批判通过欺诈、剥削、贪污等不道德行为牟利的情况,常见于文学或口语中对贪婪行为的谴责。
该词核心在于“违背良心”,强调财富来源的非正当性,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是否包含“冤枉钱”的引申义。
昧心财是一个成语,意为贪图短暂的小利而舍弃了道义和良心,追求个人私利的行为。
昧心财的部首拆分为日和心,笔画数为11。
昧心财源于《左传·昭公三十年》:“昭公说左首,灭宋而有之。昧心财,祸灭其家”。这句话指的是昭公慕名聘请了一位贤士,却因为贪图个人的私利而导致了灭亡。该成语在繁体中的写法为「昧心財」。
古代有关昧心财的汉字写法有许多种:昧心财、昧心財、昧心方德、如心著心、如心助功、如心清尘。
他为了追求暂时的利益,昧心财,背叛了自己的朋友。
昧心财并不常用于组词,因为它本身已经是一个包含了具有完整意义的成语。但是可以通过扩展词义来组成其他词汇,例如:昧心财运、昧心财利。
昧心财的近义词是贪心忘义、唯利是图。
昧心财的反义词是慷慨解囊、知恩图报。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