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险峻狭窄。 郭沫若 《今津纪游》:“路极嶮隘,攀援树枝而下。”
“崄隘”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总结如下:
词义构成:
由“崄”(同“险”)和“隘”组合而成。
使用场景:
多用于文学或历史文本中,描述山路、关隘等险要且狭窄的地形。例如郭沫若在《今津纪游》中写道:“路极嶮隘,攀援树枝而下”,生动描绘了道路的艰险与狭窄。
近义词:
类似词汇如“迮隘”(zé ài,指心胸狭窄)、“偪隘”(bī ài,表空间狭窄)等,但“崄隘”更侧重自然环境的险峻与狭窄,与其他词汇的侧重点不同。
总结来看,“崄隘”是一个兼具“险”与“窄”双重含义的词汇,常用于文学性较强的描述中。
崄隘(xīn ài)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它的意思是“狭窄的山口”。崄隘的构成部首分别是山(山字旁)和隹(隹字旁),它的总共有13个笔画。
崄隘是一个古老的词语,其来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豈有他志於其所憎?崄隘之雌必入於竟。”在传统繁体文字中,崄隘的写法为“峴隘”。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崄隘的样子略有不同。峴的构造与现代的山字类似,但在古汉字写法中山字上方有三个点,代表山顶。隘的构造保持相对稳定,有着类似于传统的灌字顶部的形状。
以下是关于崄隘的例句:
1. 这条山路崄隘,只有一辆车能通过。
2. 由于崄隘的地形,这个村庄长期与世隔绝。
组词:崄隘地、崄隘通道、崄隘山路。
近义词:狭窄、窄小、狭长。
反义词:宽敞、广阔、宽广。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