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郿坞的意思、郿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郿坞的解释

东汉 初平 三年, 董卓 筑坞于 郿 ,高厚七丈,与 长安 城相埒,号曰 万岁坞 ,世称“郿坞”。坞中广聚珍宝,积谷为三十年储。自云:“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终老。”后 卓 败,坞毁(故址在今 陕西省 眉县 东北)。见《后汉书·董卓传》。后因用以借指奸佞藏财享乐终老之所。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老苗》:“筑营 德胜堰 ,周围三四里,子女玉帛皆在焉,且以为 郿坞 之计。”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严嵩》:“ 郿坞 久营,兔窟多术,安能根连株拔,风翦霆灭。” 清 倪瑞璿 《阅<明史·马士英传>》诗:“金墉旧险崇朝弃, 郿坞 多藏一炬焚。”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郿坞是东汉权臣董卓于初平三年(192年)修筑的军事堡垒,具有以下核心含义与历史背景:

  1. 词义来源
    名称源于其地理位置(今陕西省眉县东北,渭水北岸),由“郿县”与“坞堡”组合得名。董卓将其命名为“万岁坞”,民间称“郿坞”。

  2. 建筑规模与用途

    • 城墙高厚七丈,与长安城高度相当,号称“三国第一堡垒”。
    • 内部囤积三十年粮草,聚敛大量珍宝,董卓意图将其作为退守根据地,扬言“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终老”。
  3. 历史结局与象征意义
    董卓败亡后,郿坞被毁,成为权贵覆灭的代名词。后世常以此比喻奸佞之徒藏财享乐却终遭失败的据点,如苏轼诗《郿坞》讽刺其“脐脂自照不须灯”(董卓尸体被点天灯的典故)。

  4. 文学引用
    郿坞在诗词中多用于影射奢靡权贵的末路,例如宋代诗人陈普曾作《历代传授歌》提及“董卓身死郿坞焚”,强化其警示意义。

郿坞既是历史地名,更承载了“盛极而衰”的隐喻,常被用于批判贪婪与短视的统治阶层。

网络扩展解释二

《郿坞》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郿坞》是一个古汉字词语,它描述了一个地名,指的是古代中国一个位于陕西省汉中市的地方。

拆分部首和笔画

《郿坞》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它们分别是“阝”和“土”。它的总笔画数是10画。

来源

《郿坞》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秦国的历史文献中。根据史书记载,郿坞是一个古代重要的军事城市,是秦国的古都之一。

繁体

繁体字中,郿坞分别写作「郿塢」。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有所不同。《郿坞》这个词的古代写法为「郿隗」。

例句

1. 久闻郿坞的美景,今日得以一睹真容,实在惊为天人。

2. 郿坞的历史渊源深远,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见证之一。

组词

1. 郿县、坞城、郿都、土坞、郿山、城郿

近义词

1. 郿邸、郿邨、坞堡、城郭、土城

反义词

1. 郊野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