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偏介的意思、偏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偏介的解释

孤高偏执。《宋书·隐逸传论》:“夫独往之人,皆禀偏介之性,不能摧志屈道,借誉期通。”《南齐书·袁彖传》:“今栖遁之士,排斥皇王,陵轢将相,此偏介之行,不可长风移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偏介”是一个较为罕见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性格或行为上的偏执、孤僻、不随流俗。以下从词典释义、语义溯源和文献印证三方面详细解释:


一、词典释义与语义构成

  1. “偏”的义项

    指偏离常规、不居中正,含“片面、固执”之意。如《说文解字》:“偏,颇也”,引申为行为或性格的极端化。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介”的义项

    本义为“疆界”,引申为“耿直”“孤高”,如《孟子·尽心上》:“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强调坚守节操而不随波逐流。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3. “偏介”的合成义

    二字组合后,形容人因过度坚持己见而显得孤僻不合群,或行为乖张难以融通。

    例:宋人笔记中评某士人“性偏介,耻与权贵交”,即指其清高自守、拒绝妥协的性格。


二、文献印证与用法

  1. 古代典籍用例

    • 《后汉书·独行列传》载:“(李)充少孤,性偏介,不妄交友。”此处强调其孤高自持的品格。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后汉书》。

    • 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其人虽学行可观,然偏介过甚,终不容于时。”暗含因性格缺陷导致仕途受阻。
  2. 近义词辨析

    • “狷介”:更侧重洁身自好(如《论语》“狷者有所不为”),而“偏介”隐含负面色彩,强调因固执导致的处世缺陷。
    • “迂腐”:侧重思想僵化,“偏介”则突出行为上的不近人情。

三、现代使用与语义流变

现代汉语中,“偏介”极少独立使用,多被“孤僻”“偏执”等词替代,但仍在历史文本或文学评论中出现,用以描述文人、隐士类人物的性格特质。

例:鲁迅评嵇康“性偏介而终遭祸”,凸显其性格与时代冲突的悲剧性。


“偏介”融合“偏离中正”与“耿介自守”的双重语义,是描述人物性格的复合词,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褒贬倾向。如需深入考证,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中文大辞典》相关词条。

网络扩展解释

“偏介”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出处与用法

  1. 古代文献:
    • 《宋书·隐逸传论》提到“独往之人,皆禀偏介之性”,指隐士性格孤僻固执,不愿屈从世俗。
    • 《南齐书·袁彖传》称隐遁者为“偏介之行”,批评其排斥权贵的行为过于极端。
  2. 语境:多用于描述隐逸者或特立独行之人,含一定贬义,暗指其难以被主流社会接纳。

近义词与反义词

补充说明

“偏介”一词在现代使用较少,更多见于古典文献或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中。若需更完整释义,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代汉语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百兽长裱工碧照脖拐布被不学好餐鱼慈怜祠山神大吹大擂道马雕龙吊艇架风脉黼绣瓜皮搭李皮函装火仓火遁翦草除根嘉善家塾炯尔救接救世濬洫梱心兰筋牢牲肋条旒扆龙邛鸾翔面试民信局抹工嶷岌平戢琵琶骨皮绳噗喇葡萄胎普宴前转起局青铺企足矫首融昭伤苦士马疏佚算程汤浴桃花潭铜爨同一律晩谬无两香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