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情人的昵称。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几时是黑,得见那死冤家?”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短命的死冤家,甚不怕神天折?一自别来整一年,为箇甚音书断絶?”
“死冤家”是一个带有复杂情感色彩的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下有所差异,但核心指向的是亲密关系中的矛盾情感:
基本含义
该词字面可拆解为“死”+“冤家”:“冤家”在汉语中既有“仇人”之意(如“冤家路窄”),也可指“爱恨交织的恋人”(如《红楼梦》中称恋人为“风流冤家”)。加“死”字后,通常用于对情人的昵称,带有又爱又怨的亲昵语气,多见于古代戏曲或方言表达。例如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中“短命的死冤家”便是恋人间的娇嗔。
语境解析
古今用法差异
现代汉语中该词使用频率较低,多出现在文学创作或特定方言中。需注意使用时需符合语境,避免歧义,因其字面仍有“仇敌”的潜在联想。
参考例证:
《西厢记诸宫调》中反复出现的“死冤家”,生动展现了崔莺莺对张生既思念又埋怨的复杂心理,成为古代文学中刻画恋人心理的经典表达。
《死冤家》是一个成语,指的是原本是死对头的人后来却成了好朋友。它形容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从憎恨转变为友好。
《死冤家》由两个汉字组成,它们分别是:
《死冤家》最早出自明代吴敬梓的《儿女英雄传》一书中。现代汉语中通常使用简体字书写,但繁体字写作「死冤家」。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死」字有一个变体写法,左右结构中的部分互换位置,即「夕」在上,「土」在下。
他们曾经是死冤家,但现在已经和好如初。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