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疾雷不及掩耳的意思、疾雷不及掩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疾雷不及掩耳的解释

比喻事情来得突然,使人不及防备。《六韬·军势》:“善者从而不择,巧者一决而不犹豫,故疾雷不及掩耳,卒电不及瞬目。”《旧唐书·李靖传》:“今兵始集, 铣 尚未知,若乘水涨之势,倏忽至城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上策。” 明 沉采 《千金记·破赵》:“暗度 陈仓 者,将 燕 、 齐 、 赵 、 魏 掠兵战将一鼓而下,正所谓疾雷不及掩耳,预使万军背水为阵。”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疾雷不及掩耳”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事件发生极其迅速或行动异常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该表述源自古代军事用语,后演化为日常表达,其核心含义包含两个层面:

一、词义解析 “疾雷”指急速而至的雷鸣,“不及掩耳”强调速度快到无法做出反应。拆分释义:

二、典故溯源 成语最早见于军事典籍《六韬·龙韬·军势》:“善者从而不择,巧者一决而不犹豫,是以疾雷不及掩耳。”此处强调作战时需把握时机,以迅捷攻势使敌方丧失防御能力。东汉班固在《汉书·蒯通传》中亦用“疾雷不及塞耳”表述类似概念,印证该成语在古代语境中的战术意义。

三、现代应用 当代语言使用中,该成语多用于描述突发事件或高效行动,例如:

四、权威释义 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收录为“疾雷不及掩耳”,标注其比喻义为“动作或事件突然发生,使人来不及应付”。中华书局《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指出该成语在演变过程中与“迅雷不及掩耳”形成异形关系,两者均被现代汉语接受为规范表达。

网络扩展解释

“疾雷不及掩耳”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字面指突然响起的雷声快得让人来不及捂住耳朵,比喻事情或行动来得极其突然,令人措手不及,常用于形容军事行动或突发事件。

  2. 出处与演变
    最早见于古代兵书《六韬·龙韬·军势》中的“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强调用兵需迅猛果断。后世文献如晋代傅玄的《傅子》也沿用此句,并衍生出变体“疾雷不暇掩耳”。

  3. 用法示例
    常见于文学作品中,如清代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七回:“给他们个疾雷不及掩耳,拿了就走”,生动体现其“突袭”之意。

  4. 近义词与辨析
    与“迅雷不及掩耳”意义相近,但“疾雷”更强调“快而猛”,“迅雷”则侧重“速度极快”,两者可互换使用。

  5. 语法特点
    通常作定语或分句,如“以疾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进攻”,多用于书面语境,表达事态紧迫或动作迅猛。

该成语通过自然现象隐喻突发性,兼具形象性与实用性,是汉语中描述“措手不及”的经典表达。

别人正在浏览...

本身波光粼粼波光鳞鳞部封蚩薄创造出卒盗摩大搉顶冒杜嘿鲂鱼頳尾粪坑分列式汾阳考高濑鞈匝公方函辕豪濮衡荜惠风健节键控酒后无德酒卢开通元宝敛锐浏溧龙闉煤炱捻须尿牀子凝鍊秾睇旁门邪道平津馆侨眷怯惜青毫钦钦敬敬球路带染锷柔中有刚三太散州上覆说通俟时探找逃溃头七剸理无妄之福无远不届现报相阀小壶笑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