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恬憺 ”。同“ 恬淡 ”。清静淡泊。 汉 王符 《潜夫论·劝将》:“太古之民,淳厚敦朴,上圣抚之,恬澹无为。” 汉 王充 《论衡·定贤》:“恬憺无欲,志不在於仕;苟欲全身养性为贤乎?是则 老聃 之徒也。” 宋 曾巩 《徐干<中论>目录序》:“ 魏文帝 称 干 怀文抱质,恬澹寡欲。” 清 冯桂芬 《常熟叔岩曾君墓表》:“君素恬澹,春官屡荐不中第,遂絶意进取。” 章炳麟 《俱分进化论》:“吾尝读 赫尔图门 之宗教哲学矣,其説曰,有恶根在必有善根,若恬憺无为者,其善根亦必断絶。”
“恬澹”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析:
“恬澹”指心境平和、宁静自在,不受外界干扰的状态。该词由“恬”和“澹”组成:
“恬澹”既是一种内在修养的境界,也是一种外在生活方式的体现,常见于传统文化中对理想人格的描绘。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潜夫论》《论衡》等文献来源。
恬澹(tián dàn)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性情或心态。它的意思是宁静、平和、淡泊,表示心情安逸舒适,不受外界的干扰或困扰。
拆分部首和笔画:
恬:心(xīn)+ 儿(ér),共10画
澹:氵(shuǐ) + 啇 (dí),共17画
来源:恬澹最早出现在《诗经·周南·桃夭》中的诗句:“余幼时即事于陈,曾孙子孙,及予股肱。尔其纯粹矣!温恭恭,如霜雪之下,天之阴云。”意思是形容一个人性情温和、内心淡定。
繁体:恬澹(顛澹)
古时候汉字写法:恬字在古代常常写作“甜”,而澹字也常常写作“癉”。在楷书出现后,恬澹的现代书写方式逐渐被确立。
例句:
1. 他总是保持恬澹的心态,不被外界的喧嚣影响。
2. 这幅画给人一种恬澹宁静的感觉,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
3. 她的生活过得很恬澹,没有过多的烦恼和纷扰。
组词:
恬静、恬美、恬淡、恬适、恬谧
近义词:
宁静、平和、宁愿、淡泊、安逸
反义词:
繁忙、嘈杂、烦躁、紧张、不安
宝产惨难舛剥除荡爨人错逜粗衣粝食眈视大员东坡七集逗乐子伐叛凤晒翅敢悍攻蹂轨论荷担合龙门禾田翚矫剑华蛟螭燋枯近两年激赏库纠率絶精钧览沮抑狂涛廓穹辽豨伶界领旗林园流外礼饮龙须水门不停宾钼钢母老虎难老南雷逆定理求配洒笔省得生物设营队诗界十三篇书抄昙摩帷箔不修辒车像煞有介事县网醎腥险衣小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