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佛教名词。与自相(不共相)相对,谓几种事物的共通相,即不局限于一法之自体。如色、受等有为法共有无常性,故以无常相为共相(色、受等自体各异,色以质碍为自相,受以领纳为自相)。《俱舍论》卷二三:“一切有为皆非常性,一切有漏皆是苦性,及一切法空非我性,名为‘共相’。”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九讲:“理是共相,但事上见理却并不限于共相,因为每事现各有别相。”
(2).拉丁文universalia的意译。 西欧 中世纪经院哲学常用名词,意即一般。 陶行知 《答朱端琰之问》:“我们要从具体想到抽象,从我相到共相,从片想到系统。” 朱光潜 《文艺心理学》第十五章:“科学家、哲学家和艺术家都想揭开自然之秘,在殊相中见出共相。但是他们出发点不同,目的不同,因而在同一殊相中所见得的共相也不一致。”
“共相”是一个哲学与佛学术语,主要涉及对普遍性与个别性关系的探讨。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佛学中的共相
在佛教理论中,共相指事物共有的特性,与“自相”(不共相)相对。例如,“无常性”是色、受等有为法的共同属性,称为共相;而不同事物的自相则各异,如色的“质碍性”、受的“领纳性”。
哲学中的共相
哲学中,共相(拉丁文universalia)指普遍性概念,与“殊相”(个别事物)相对。例如,“桌子”是共相,而具体的方桌、圆桌等是殊相。共相代表矛盾的同一性,即从多样事物中抽象出的共同本质。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之争
中世纪经院哲学的争论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哲学史相关文献或佛教经典。
共相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由“共”和“相”两个字组成。
共:右边是"八"字的下半部分,表示众多;下面是"兄"字,表示兄弟、亲戚之义。
相:上面是"目"字部分,表示眼睛;下面是"木"字,表示树木之义。
“共相”的含义是互相相同或相似的意思,强调共同、共有、相互之间的联系。
繁体字中的“共相”保持不变。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可能与现代稍有不同,但“共相”一词的核心意义和构成部分没有变化。
1. 我们要学会欣赏彼此的共相之处。
2. 他们的家庭教育价值观有着共相。
共同、相互、共有
相同、相似、类似
不同、相异、差异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