躃踊的意思、躃踊的详细解释
躃踊的解释
见“ 躃踊 ”。
亦作“躄踊”。亦作“躄踊”。1.躃,用同“ 擗 ”。捶胸顿足。哀痛貌。《晋书·慕容熙载记》:“ 苻氏 死, 熙 悲号躃踊,若丧考妣。” 宋 沉遘 《慰太师相公疏》:“伏惟攀号躃踊,五内分崩,何可胜处。” 明 高明 《琵琶记·散发归林》:“孩儿亦为 蔡氏 妇,生不能供甘旨,死不能尽躄踊,葬不能事窀穸。” 清 戴名世 《程孝子传》:“自是躃踊号泣,饮食不下咽,见者皆为感动。”《近十年之怪现状》第一回:“ 子迁 到得 济南 ,入了继父公馆,不免对了灵柩假意的也要躃踊号叫了两声。”
(2).躃,用同“ 擗 ”。跳跃。 清 袁枚 《新齐谐·白骨精》:“一夕月色甚佳,主人閒步前山,忽见一白物躃踊而来,稜嶒有声,状甚怪。”
词语分解
- 躃的解释 躃 ì 古同“躄”。 笔画数:; 部首:足; 笔顺编号:
- 踊的解释 踊 (踴) ǒ 往上跳:踊跃(a.跳跃;b.形容情绪热烈,争先恐后)。 古代受过刖刑的人的鞋:履贱踊贵(形容刑罚宽猛失调,失之严酷,受刑人多)。 笔画数:; 部首:足;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躃踊”(bì yǒng)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极度哀痛时的肢体动作,具体解释如下:
-
基本含义
指捶胸顿足,是古代丧礼中表达悲痛的动作。其中“躃”同“擗”(pǐ),意为捶打胸部;“踊”指顿足跳跃,合起来形容哀伤至极的状态。
-
文献溯源
该词最早见于《孝经·丧亲》:“擗踊哭泣,哀以送之”,后见于曹植《文帝诔》等文献。例如《南史》记载:“抚膺擗踊,涕泗交流”,描述痛哭时捶胸顿足的情景。
-
使用场景
多用于古代文学或历史记载,表达对亲人离世或重大变故的哀恸。如《晋书》用“躃踊”描述慕容熙在丧礼中的悲痛表现。
-
字形与异体
- “躃”为“擗”的通假字,二者可互换使用;
- 亦作“躄踊”,均为同一词的不同书写形式。
需注意,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该词,多出现在文言文或特定成语(如“擗踊哭泣”)中。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孝经》及《续世说》等古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躃踊(zú yǒng)是一个汉字词语,其意思是指人们欢腾的舞蹈或热烈的跳跃。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的部首是足(zú),右边的部首是甬(yǒng)。根据笔画顺序,它的总笔画数为13。
《躃踊》一词来源于古代中国汉民族的文化。它传承了汉族人民热情奔放的性格和对生活的喜悦态度。在繁体字中,躃踊的写法为「躅踊」。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与现在略有不同。躃踊的古汉字写法是「躅踴」。这种古汉字写法在现代已不常用,但在历史文献和文化遗产中仍有出现。
以下是对躃踊这个词语的例句使用:
1. 他们在庆祝活动中躃踊欢快,展现出无尽的活力。
2. 节日庆典上,人们身着节日盛装,踏着激昂的音乐躃踊起舞。
与躃踊相关的组词包括舞蹈、欢腾、欢快等。舞蹈指的是一种通过身体的动作和音乐来表达情感或故事的艺术形式。欢腾形容人们热烈、兴奋地欢乐跳跃的状态。欢快形容人们快乐、愉悦的心情或动作。
在躃踊的反义词中,可以考虑使用静止、沉默等词语,描述与躃踊相对立的状态。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