漱啮的意思、漱啮的详细解释
漱啮的解释
亦作“潄嚙”。侵蚀;冲荡。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 五龙 泄水南注泻下,加岁久漱啮,每涝即坏。”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上:“ 湖口县 前受 大江 ,左当 彭蠡 ,波涛潄嚙,岸石峥嶸,舟不可近。”《林则徐日记·道光十七年六月二十七日》:“去岁被水漱啮,残缺过半,继復补修。”
词语分解
- 漱的解释 漱 ù 含水荡洗口腔:漱口。洗漱。盥漱(洗手或漱口)。 笔画数:; 部首:氵; 笔顺编号:
- 啮的解释 啮 (嚙) è 咬:啮齿动物。虫咬鼠啮。啮合(.牙齿咬紧;.像牙齿那样咬紧,如“齿轮啮啮得很好”)。 笔画数:; 部首:口;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漱啮”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文献资料综合解释如下:
词义解析
-
基本含义
“漱啮”指水流长期冲刷、侵蚀导致物体损坏的现象,常见于描述自然地貌变化。例如《水经注》中“加岁久漱啮,每涝即坏”,即指堤岸因多年水流侵蚀而在雨季易损毁。
-
异体写法
该词也写作“潄嚙”或“漱齧”,属于同词异形,多见于不同文献的书写习惯差异。
用法与例句
- 地理描述:
明代《见只编》记载“波涛潄嚙,岸石峥嶸”,形容湖口县江水与鄱阳湖交汇处波涛侵蚀岩石的险峻地貌。
- 工程影响:
清代林则徐日记提到堤坝“被水漱啮,残缺过半”,说明水利设施受水流侵蚀后的破损情况。
补充说明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主要用于古文或历史文献研究。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语境,可查阅《水经注》《见只编》等原始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 漱啮的意思
漱啮(shù niè),拆解这个词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漱”和“啮”。漱指用水含漱口腔,啮指以牙齿咬或嚼。结合起来,漱啮指清洗口腔或用牙齿咬嚼的动作。
## 拆分部首和笔画
漱:部首为水,总笔画为12画。
啮:部首为口,总笔画为10画。
## 来源
漱啮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尔雅》一书中,是古代汉语中的用词。在古代,人们常常用水漱口来清洗口腔,而用牙齿咬嚼食物,因此产生了漱啮这个词。
## 繁体
漱啮的繁体为「漱嚙」。
##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漱啮的写法与现代汉字略有不同。漱的古字形为「舂口攸止」,啮的古字形为「口雷」。
## 例句
1.每天早上醒来后,我都会漱啮一番,使口腔清新。
2.小王啮着洋芋片,发出啪啪的声音。
## 组词
1. 漱口:用水含漱口腔,清洗口腔的动作。
2. 啮齿:用牙齿咬住某物。
3. 漱涤:用水清洗或冲洗。
## 近义词
1. 早晚刷牙:清洁口腔的行为。
2. 洗漱:用水清洗身体、口腔等。
## 反义词
1. 吐出:从口中排出物体。
2. 撒掉:用力抖掉或甩掉。
以上是关于“漱啮”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反义词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