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口籍的意思、口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口籍的解释

名籍;户口册。《后汉书·百官志二》:“凡居宫中者,皆有口籍於门之所属。” 唐 元稹 《故中书令赠太尉沂国公墓志铭》:“公乃献地图,编口籍,修职贡,上吏员。”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口籍是汉语中具有特定历史内涵的复合词,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核心释义:户籍名册

指古代登记人口信息的官方簿册,用于统计和管理民户。

构词解析:


二、引申含义:身份凭证

因户籍与个人身份绑定,“口籍”衍生指代个人在官府登记的身份凭据。如宋代《册府元龟》载“流民无口籍者,州县勿容留”,此处强调户籍作为合法身份的证明。


历史背景补充

“口籍”制度源于先秦的“书社”制(以社为单位登记人口),秦汉发展为“傅籍”(成年男子登记服役),至隋唐形成系统的户籍管理体系,成为赋役征发的依据。该词现虽罕用,但作为历史词汇仍见于研究文献,如《中国户籍制度史》对其沿革有专章论述。


参考资料来源:

  1. 《说文解字》(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新唐书·食货志》(中华书局二十四史)
  3. 《册府元龟》卷四八六(中华书局影印本)
  4. 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上海人民出版社)
  5. 王威海《中国户籍制度:历史与政治的分析》(上海文化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口籍”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及相关信息可综合如下:

一、基本含义

“口籍”主要指古代用于登记人口信息的名籍或户口册。例如《后汉书·百官志二》记载:“凡居宫中者,皆有口籍於门之所属”,说明当时宫中人员需通过名册进行管理。

二、历史出处与应用

  1. 户籍管理
    唐代元稹在《故中书令赠太尉沂国公墓志铭》中提到:“编口籍、修职贡”,表明“口籍”用于人口统计和赋税管理。
  2. 宫廷人员登记
    据《后汉书》记载,汉代宫廷内居住者的身份需记录在“口籍”中,作为出入核查的依据。

三、其他可能的解释

部分资料(如、3)提到“口籍”可能引申为“口齿不清”的成语,但此用法在权威典籍中未见记载,可能为现代网络误传或方言延伸,需谨慎参考。

四、总结

“口籍”的核心含义为古代户籍或名册,主要用于人口管理和身份登记。如需深入考证,可查阅《后汉书》、唐代元稹文集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安服百舌儿飙御冰光伯牛灾拨铺不获已参对蚕纱饼餐胜漕漼差堪从奴跌坠蠹简扼死腐音刚梗公社古北杭纺嘿记毁慕回忆録佳子弟解罔揫敛具题考信科经克贼叩愬苦口逆耳了望哨淩辱龙转玫瑰色穈黍面首母猴偏照凭城借一轻气球群贤毕集软节上城少陵杀一砺百升堂入室神郁气悴时羞首陁双角逃顿通市退士诬捏物诱恶欲详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