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散氏盘的意思、散氏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散氏盘的解释

西周 后期青铜器。 清 乾隆 中叶出土。是现已出土盘器中铭文最长者。参阅 清 阮元 《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 郭沫若 《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散氏盘是西周晚期(约公元前9世纪)铸造的一件青铜器皿,因铭文中多次出现"散氏"而得名,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该器物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与青铜器铭文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三方面核心价值:

  1. 历史文献价值

    盘内铸有357字铭文,完整记录了夨国与散国划定疆界的契约内容,包含土地四至、见证人名单及盟誓程序。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土地契约文书实证,印证了《周礼·地官》中"制其畿疆而沟封之"的行政制度。据《西周金文辞典》记载,该铭文对研究古代盟誓制度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参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西周金文辞典》)。

  2. 青铜器形制特征

    器物通高20.6厘米,口径54.6厘米,深腹圈足造型符合西周晚期簋类食器形制特征。器表饰有简化的窃曲纹与兽面纹,纹饰风格趋向规整化,体现青铜艺术从繁复向简朴过渡的时代特征。台北故宫博物院青铜器研究指出,其铸造工艺采用分范法,足部可见清晰范线(参考:台北故宫博物院《青铜器图录》)。

  3. 书法艺术成就

    铭文书法被公认为"草篆"典范,结体横势开张,线条遒劲朴拙,章法错落有致。清代金石学家吴大澂在《愙斋集古录》中评其"字迹如老树着花,自具姿态",对清代碑学书法产生深远影响。该铭文拓本现存最早见于乾隆年间《西清古鉴》著录(参考:中华书局《中国书法史·先秦卷》)。

该器物于清乾隆年间在陕西凤翔出土,历经陈介祺、端方等名家递藏,1924年入藏故宫博物院。其铭文内容已被收录于《殷周金文集成》编号10176,相关研究成果见《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散氏盘是西周晚期著名的青铜器,其名称源自铭文中的“散氏”一词。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及相关信息:

一、器物基本信息

时期与出土:散氏盘铸造于西周晚期(约周厉王时期),清乾隆年间出土于陕西凤翔(今宝鸡市凤翔县)。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形制与纹饰:

二、铭文内容与历史价值

核心内容:

史实意义:

三、书法艺术价值

四、其他解释澄清

部分非权威资料(如)提到“散氏盘”作为成语形容“停滞不前”,但此说法缺乏历史依据,实为误解。该词专指西周青铜器,并无引申的抽象含义。


若需查看铭文译文或更多细节,可参考台北故宫博物院公布的完整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悲哽备酒浆倍畔不堪残戮插定差戾虫鹥仇害从军低级东厨逗桡断脰决腹堵御粉尘分荆浮龄稿干割刀冠士归期后摆壶飱讲数交横绸缪徼倖节日戟指老橛话儿棱坎料估理度邻伍柳丝龙香啰囌懋绩冒亲门楣民籍孽类捏素农人篷庐晴哢齐云楼鹊羽让位声碟筮营耸立随行就市缩颈讨分上推类文话误码率弦节瑕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