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漫种的意思、漫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漫种的解释

播种方法之一,种子置于器物中,边走边撒,力求撒匀,使苗出稀稠适当。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胡麻》:“一亩用子二升,漫种者,先以耬耩,然后散子,空曳劳。” 元 王祯 《农书》卷二:“漫种者,用斗盛穀种,挟左腋间,右手料取而撒之;随撒随行,约行三步许,即再料取;务要布种均匀,则苗生稀稠得所。 秦 晋 之间,皆用此法。”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漫种”是中国古代农业中的一种播种方法,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定义
    漫种指将种子放置在容器中,播种者边走边撒,力求均匀散布,使农作物出苗时密度适中、稀稠合理。这种播种方式强调操作过程中的协调性,需通过手法控制撒种的范围和数量。

  2. 历史文献记载

    •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胡麻》提到“漫种者,先以耬耩,然后散子,空曳劳”,说明漫种需配合耬车(播种农具)开沟后再撒种。
    • 元代王祯《农书》详细描述操作:“用斗盛穀种,挟左腋间,右手料取而撒之;随撒随行,约行三步许,即再料取”,可见其注重行走节奏与撒种动作的配合。
  3. 技术特点与应用场景
    漫种适用于小粒种子(如胡麻、谷类),多在北方地区(如秦晋一带)使用。其优势在于节省种子且分布均匀,但需要经验控制撒播力度,否则易导致稀密不均。

  4. 文学中的体现
    宋代陆游、黄庭坚等诗人曾在诗句中提及“漫种”,例如“中年举儿子,漫种老生涯”,将农耕术语引申为对生活的随意经营。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操作细节或历史背景,可参考《齐民要术》《农书》等古籍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漫种》的意思

《漫种》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广泛散播种子”。这个词由“漫”和“种”两个字组合而成。

拆分部首和笔画

拆分《漫种》的部首是水,分别是“巛”和“禾”,它们分别代表了川流不息和庄稼的意象。总共有12笔,其中“漫”有10笔,部首为水,“种”有2笔,部首为禾。

来源

《漫种》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的种植活动。广泛散播种子是农民在播种时的常见行为,通过散播种子,农作物的生长将更加广泛且均匀。

繁体

《漫种》的繁体写法为「漫種」。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漫种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具体的写法可能与当时的书写风格和碑刻文化有关。

例句

1. 他将种子漫种在整片土地上,期待着丰收的季节到来。

2. 农民们正忙着漫种水稻,希望今年的收成会很丰富。

组词

漫溢、种植、种子、散播

近义词

广播、撒播、散播

反义词

选种、有选择性的播种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