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漫种的意思、漫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漫种的解释

播种方法之一,种子置于器物中,边走边撒,力求撒匀,使苗出稀稠适当。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胡麻》:“一亩用子二升,漫种者,先以耬耩,然后散子,空曳劳。” 元 王祯 《农书》卷二:“漫种者,用斗盛穀种,挟左腋间,右手料取而撒之;随撒随行,约行三步许,即再料取;务要布种均匀,则苗生稀稠得所。 秦 晋 之间,皆用此法。”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漫种(màn zhòng)是汉语中的复合词,其含义需从构词和具体语境分析:

一、基本释义

  1. “漫”的本义

    “漫”指水过满而外流,引申为“遍布、无约束”(《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884页)。在农业语境中,表示无规律、广泛地撒布。

  2. “种”的含义

    “种”(zhòng)为动词,意为播种、栽植(《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1701页)。

二、农业术语中的专业释义

在传统农学中,“漫种”指不按固定行距或间距,将种子随意撒播在田地的播种方式。例如:

“漫种者,取种匀撒,不分行列。”(《齐民要术·种谷第三》)

此方法区别于“条播”“点播”,适用于生长期短或对种植密度要求不高的作物,如部分蔬菜、绿肥。

三、古汉语中的引申用法

古籍中“漫种”偶见引申义,表“广泛种植” 或“不加选择地栽培”,如:

“山林之民,漫种百果,不求其利。”(明代《农政全书·树艺篇》)

四、现代使用场景

现代汉语中,“漫种”多用于农业技术文献或历史研究,日常口语较少使用。其核心概念强调无规则撒播的种植行为,需结合上下文区分具体指向。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漫种”是中国古代农业中的一种播种方法,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定义
    漫种指将种子放置在容器中,播种者边走边撒,力求均匀散布,使农作物出苗时密度适中、稀稠合理。这种播种方式强调操作过程中的协调性,需通过手法控制撒种的范围和数量。

  2. 历史文献记载

    •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胡麻》提到“漫种者,先以耬耩,然后散子,空曳劳”,说明漫种需配合耬车(播种农具)开沟后再撒种。
    • 元代王祯《农书》详细描述操作:“用斗盛穀种,挟左腋间,右手料取而撒之;随撒随行,约行三步许,即再料取”,可见其注重行走节奏与撒种动作的配合。
  3. 技术特点与应用场景
    漫种适用于小粒种子(如胡麻、谷类),多在北方地区(如秦晋一带)使用。其优势在于节省种子且分布均匀,但需要经验控制撒播力度,否则易导致稀密不均。

  4. 文学中的体现
    宋代陆游、黄庭坚等诗人曾在诗句中提及“漫种”,例如“中年举儿子,漫种老生涯”,将农耕术语引申为对生活的随意经营。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操作细节或历史背景,可参考《齐民要术》《农书》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爱慕白突突白芽避殿减膳跸声鄽阓船老大寸地大耋掸子登用顶包凤纪规爲孤家寡人黑客黑箱操作浆水石晈晈迦师错经一失,长一智锦郎金鹦鹉掘蛊跨鹤缠腰蜡宾灵筹陵躐躏轹倮露履端秘爱冥工鸣玉燕闹装花跑海跑红跑腾披绵千疮百孔前政倾诈秦楼月秦山核电站启隙燃肉身灯如堕烟雾三角恋爱三纬烧手诗草十二万分曙鼓说咷岁丰年稔桃枝杖条痕望养邪乱息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