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年历的推算始于正月朔日,谓之“履端”。《左传·文公元年》:“先王之正时也,履端於始,举正於中,归餘於终。” 杜预 注:“步历之始,以为术之端首。” 孔颖达 疏:“履,步也,谓推步历之初始,以为术历之端首……历之上元,必以日月全数为始,於前更无餘分,以此日为术之端首,故言履端於始也。”后因以指正月初一。 晋 张华 《食举东西厢乐诗》:“履端承元吉,介福御万邦。” 北周 庾信 《宫调曲》:“履端朝万国,年祥庆百灵。”《明史·魏良弼传》:“明年元日,副都御史 王应鹏 坐事下詔狱。 良弼 言履端之始,不宜以微过繫大臣。” 清 钱谦益 《毛母戈孺人六十序》:“ 毛生 子晋 之母 戈孺人 ,年六十矣,诞辰在今年孟秋,而称庆以履端之月。”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五十章:“传制官高声背诵:‘履端之庆,与卿等共之!’”
(2).指帝王初即位改元。《晋书·景帝纪》:“履端初政,宜崇玄朴。”
(3).泛指事物的开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鎔裁》:“履端於始,则设情以位体。”
“履端”是一个多义词汇,其含义随语境不同而变化,以下为详细解释:
历法起始
指古代历法推算的起点,即正月初一。源自《左传·文公元年》记载的“履端于始”,指推算历法时以正月朔日(初一)为开端。例如晋代张华的诗句“履端承元吉”,即以正月初一象征吉祥开端。
帝王改元
特指新帝王即位后更改年号,重新制定历法。《晋书·景帝纪》提到“履端初政,宜崇玄朴”,即强调帝王即位初期的治国方略。
泛指事物的开端
如南朝刘勰《文心雕龙》中“履端于始,则设情以位体”,指文章创作需从初始确立结构。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履端”解释为成语,表示“履行诺言、诚实守信”。但此用法未见于古籍或权威文献,可能是现代引申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左传》《文心雕龙》等原始文献。
履端(lǚ duān)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履(lǚ)和端(duān)。
履的部首为尸,总笔画数为8;而端的部首为立,总笔画数为9。
履端的来源及意思:履指穿着鞋履,表示行走、践踏;端指端正、稳定,表示高洁、持守。因此,履端指行为作风端正,做事稳重,处事得体。
繁体字:履端的繁体字为履端。
古时候汉字写法:古代写法与现代写法基本一致,没有明显的变化。
例句:他履端待人,深受大家的尊敬。
组词:履行、端详、端正、履历、端庄。
近义词:严谨、庄重、正直。
反义词:轻浮、放荡、不端。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