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芒硝 ”。即硫酸纳。多产于含盐卤的湖泽地带。工业上用于制造玻璃、苏打等。中医学上称为“朴消”,用于治疗肠胃实热积滞、大便燥结、痰热壅积等症。 晋 左思 《蜀都赋》:“其中则有青珠黄环,碧砮芒消。”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五·朴消》:“此物见水即消,又能消化诸物,故谓之消。生於盐卤之地,状似末盐……煎炼入盆,凝结在下,粗朴者为朴消,在上有芒者为芒消,有牙者为马牙消。” 阮章竞 《漳河水》第二部:“ 苓苓 的男人‘二老怪’,大男人思想出色坏……想打破他老规程,芒硝进肚不能忍!”
芒消(也写作“芒硝”)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矿物药材,其释义与特性如下:
芒消指天然生成的硫酸盐类矿物芒硝(Mirabilite)经加工精制而成的结晶体,主含十水合硫酸钠(Na₂SO₄·10H₂O)。其名称源于晶体呈针状或棱柱状,光泽如芒,性善消积,故称“芒消”。《汉语大词典》定义为:“矿物名。即朴硝。为硫酸盐类矿物,可入药,有泻下通便、清热消肿之效。”
味咸、苦,性寒;归胃、大肠经(《中药学》教材)。
孕妇禁用,脾胃虚寒者慎服(《中医禁忌学》)。
《神农本草经》列芒消为“中品”,载其“除寒热邪气,逐六腑积聚”。《名医别录》补充:“主五脏积聚,久热胃闭,涤去蓄结饮食。”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有效成分为硫酸钠,口服后形成高渗环境,促进肠蠕动而导泻(《中药药理学》)。外用可治疗急性乳腺炎、痔疮肿痛等症(《临床中药学》)。
注:本文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本草纲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等权威文献,临床应用需遵医嘱。
“芒消”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解释,需结合具体使用场景区分:
基本属性
芒消又称“芒硝”,化学成分为十水合硫酸钠($text{Na}_2text{SO}_4cdot10text{H}_2text{O}$),是一种天然矿物,多形成于含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内陆盐湖中。
别名与历史记载
古称“朴消”,《本草纲目》记载其煎炼后分层,粗朴部分为朴消,上层结晶为芒消,有牙状结晶者称“马牙消”。
工业用途
用于制造玻璃、苏打等工业产品。
中医应用
主治肠胃实热积滞、大便燥结、痰热壅积等症,具有泻下通便、清热消肿的功效。
在部分词典中,“芒消”被解释为成语,读作máng xiāo,比喻烦恼或忧虑如麦芒般逐渐消散。但此用法较为罕见,需结合上下文确认。
提示:如需进一步了解矿物属性或中医用法,可参考《本草纲目》及现代药学资料;成语释义建议核查权威成语词典。
阿鲁巴岛阿意苟合百日奔激逼簇不费吹灰之力不请布总衩衣垂青翠尖撮要大巴钓游娥辉法眼宗飞桨丰遂粉面朱唇辅助体操狗犀闺薄规格幻灯滉柱慧心妙舌昏谵彟矩货损贱相骄覇贾憎精打精金科玉篆课嘴撩牙老公事黎黄离纚陵制録命率臆赔银脐梗勤练埆塉上司衙门山郭扇庖市顷饰行儥慝署置随倡托物陈喻外域妄为痿瘁芜荒下九鲜水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