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曼胡缨的意思、曼胡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曼胡缨的解释

结冠的粗带子。曼,通“ 縵 ”。语出《庄子·说剑》:“然吾王所见剑士,皆蓬头突鬢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瞋目而语难,王乃説之。”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曼胡之缨,谓麤缨无文理也。” 清 顾炎武 《赠于副将元凯》诗:“悵然感时危,遂被曼胡缨。”亦省作“ 曼缨 ”。 清 唐孙华 《题文姬入塞图》诗:“曼缨左带作后队,睽睢面目纷追随。”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曼胡缨”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1. 基本词义
    指结冠的粗带子,即古代用来固定冠帽的粗糙系带。其中“曼”通“缦”(意为无花纹的素帛),强调材质的简朴。

  2. 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庄子·说剑》,原文描述剑士形象:“蓬头突鬓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瞋目而语难。”此处“曼胡缨”与散乱的头发、短衣搭配,突出剑士粗犷不羁的特点。

  3. 历史注释
    唐代司马彪在《庄子》注中解释:“曼胡之缨,谓粗缨无文理也”,进一步说明其材质粗糙、无装饰的特征。

  4. 文学引用
    清代顾炎武在《赠于副将元凯》中写道:“怅然感时危,遂被曼胡缨”,借粗简冠带表达忧国情怀;唐孙华《题文姬入塞图》则以“曼缨左带”描绘塞外队伍的简朴装束。

  5. 文化内涵
    该词常与“短后衣”(后幅较短的便服)并用,成为古代侠士或武士的典型服饰符号,体现尚武精神中的质朴特质。

此词通过服饰细节反映人物身份与性格,其核心特征为“粗简无纹”,需结合《庄子》语境及后世诗文用例综合理解。

网络扩展解释二

<来源与意义>

《曼胡缨》是一个成语,由“曼”、“胡”、“缨”三个汉字组成。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著名作家曹操的《出师表》。它的意思是指某人装饰华丽,却实在无能。

<词义解析>

1. 曼:读音màn,意思是华丽、漂亮的样子。

2. 胡:读音hú,表示外族、北方;也可以表示粗鲁、无知。

3. 缨:读音yīng,指衣服的领口部分,多为华丽装饰的饰物。

<拆分部首和笔画>

1. 曼:部首曰曰,笔画数为4。

2. 胡:部首曰月,笔画数为4。

3. 缨:部首曰纟,笔画数为11。

<繁体和古代写法>

1. 繁体字:慢胡縈

2. 古代写法:厖胡纓

<例句>

1. 他穿着曼胡缨的华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 这位领导虽然外表曼胡缨,但其实没有实际能力。

<近义词和反义词>

1. 近义词:锦上添花、雪上加霜

2. 反义词:庸庸碌碌、清廉正直

别人正在浏览...

百科全书百障宝业边寇边职伯功财布臣仆传道怆然泪下出糗典制滴得狄鞮诋讪东文分寸之末烽火相连浮声切响赋租共同语言乖远光皮散儿孤戍鹤音洪威婚亲讲诲接轨借或亢毅老龄冒率免削尼庵欧冶平伙旗旒权衡轻重敺骋融彻蕤鲜三侑商和嗜痂石子说那里话岁比不登绥御戃怳涕滂提掷筒布痛断土地堂王蒸猥嫚文格五袴咏飨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