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边职的意思、边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边职的解释

边境地区的官职。《梁书·止足传·陶季直》:“ 季直 不能阿意, 明帝 颇忌之,乃出为辅国长史、 北海 太守。边职上佐,素士罕为之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边职指古代在边疆地区担任的官职或职务,特指镇守、管理边境的军政职位。该词属于历史行政术语,现代汉语已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代职官制度时仍具重要价值。

一、词义解析

  1. 核心含义

    “边”指边疆、边境,“职”指职务、官职,合称即“边疆职务”。如《汉语大词典》释义:“边疆职务。指在边境地区任职。”

    唐代杜甫《送长孙九侍御赴武威判官》诗:“天子忧凉州,严程到须早。去秋群胡反,不得无电扫。此行收遗甿,风俗方再造。边职如公少,况兼文墨好。”中的“边职”即指镇守凉州的军政要职。

  2. 职权范畴

    多涉及边防军事、民族事务及边贸管理。据《唐代职官制度研究》,唐代边职涵盖节度使、都督、都护等,需统筹戍边、屯田、安抚蕃部等职责。

二、历史制度背景

唐代在边疆设都护府、节度使等机构,官员需长期驻守。如《新唐书·职官志》载:“都护掌统诸蕃,抚慰、征讨、叙功、罚过”,此类职位均属典型“边职”。其选拔常需兼具军事才能与外交策略,因环境艰苦且责任重大,官员赴任常被视为“效命疆场”之举。

三、语义演变

宋代后,“边职”渐扩展至沿海防务职务。明代《殊域周咨录》称海防参将“总辖沿海边职”,反映词义随国防重心变化而延伸。至清代,因疆域扩展及近代化改革,该词逐渐被“边防大臣”“边务委员”等新职官名取代。


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2. 张国刚. 《唐代官制》. 三秦出版社, 2019.
  3. 严从简. 《殊域周咨录》. 中华书局点校本, 2009.

网络扩展解释

“边职”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基本释义


历史背景与出处

  1. 文献记载:
    该词最早见于《梁书·止足传·陶季直》,记载陶季直因触怒明帝,被调任“辅国长史、北海太守”,并提到“边职上佐,素士罕为之者”。这表明边职多为要职,但士人较少主动担任,可能与边疆环境艰苦或职责特殊有关。

  2. 职责范围:
    边职官员需承担军事防御、边疆治理、民族关系协调等任务,如汉代屯垦戍边的官员。


补充说明


“边职”是古代对边疆地区官职的统称,兼具军事与行政职能,常见于汉代及后世文献。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梁书》等史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包芯线碑像波委云集不气长惨栗参诣参照系城垛口出夫打成平手大民族主义丹衷彫虎碓挺嘴飞荣风瘵敷翫干渠干止各白隔壁戏鼓骇横带红酥胡髯郎将略贱质矫介嚼舌嚼黄樛流困苦离把列宁服鸾雀盲聩弥旷名重一时旁春泼皮货钳结弃故揽新轻嫷钦赞穷对副屈尊沙度沙井设享事态松肪酒速檀逃汇腾装庭诰通今同人亡辜忘乎其形消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