痌癏的意思、痌癏的详细解释
痌癏的解释
犹痌瘝。谓关怀人民疾苦。 宋 苏轼 《送张天觉得山字》诗:“餘光入巖石,神草出茅菅……祝君如此草,为民已痌癏。”按,癏,一本作“ 瘝 ”。 清 黄宗羲 《子刘子行状》上:“陛下留心民瘼,惻然痌癏。” 清 赵翼 《贺范洽园编修七十寿》诗之二:“坛坫名高轻仕宦,江湖身远念痌癏。”
词语分解
- 痌的解释 痌 ō 古同“恫”,痛苦:痌??在抱(喻关怀人民的疾苦)。 痌 ó 创伤溃烂。 笔画数:; 部首:疒; 笔顺编号:
- 癏的解释 癏 ā 古同“瘝”,病。 笔画数:; 部首:疒;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痌癏的详细释义
“痌癏”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中已非常罕用,主要保留在古籍和特定语境中。其含义可以从以下角度理解:
-
本义:疾病与痛苦
- “痌” (tōng) 本义指疼痛、疾病。《说文解字》释“痌”为“痛也”。
- “癏” (guān) 本义指疾病、忧患。《玉篇》释“癏”为“病也”。
- 因此,“痌癏”二字连用,其核心含义是指疾病带来的痛苦或泛指疾病本身。它形容人因疾病而遭受折磨的状态。
-
引申义:深切的关怀与痛苦
- 在古代文献中,“痌癏”常被用来比喻君主或统治者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关怀和忧虑。这种用法源于《尚书·康诰》中的“恫瘝乃身”(“瘝”是“癏”的异体字),意思是“(把百姓的疾苦)看作如同自己身上的病痛一样”。
- 在这个意义上,“痌癏”超越了具体的生理病痛,升华成为一种对他人苦难感同身受的深切同情和焦虑,体现了浓厚的民本思想。统治者若怀有“痌癏在抱”之心,即是将百姓的疾苦时刻放在心上。
-
通假与异体
- “痌癏”也常写作“恫瘝”或“恫矜”。“恫” (tōng) 有“哀痛、悲痛”之意,“瘝” (guān) 同“癏”。
- 这种写法更侧重于表达内心的哀痛与怜悯,与“痌癏”在引申义上是一致的。
“痌癏”一词具有双重含义:
- 本义: 指身体上的疾病与痛苦。
- 引申义(更常见且重要): 比喻对百姓或他人疾苦的深切关怀、忧虑和同情,常用来形容统治者体恤民情的心怀。其核心在于表达一种感同身受的深切痛苦与关怀。
参考资料:
- 许慎. (东汉). 《说文解字》. (对“痌”字本义的解释)
- 顾野王. (南朝梁). 《玉篇》. (对“癏”字本义的解释)
- 《尚书·周书·康诰》. (成语“恫瘝在抱”的典故来源,体现引申义)
-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1994). 《汉语大词典》. 上海: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对“痌癏”/“恫瘝”词条的详细释义及书证)
- 王力 等. (2014).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可查“痌”、“癏”/“瘝”的读音和基本义项)
请注意: “痌癏”是一个极其生僻的古语词,在现代汉语书面语和口语中几乎不再使用。理解它主要有助于阅读古籍或理解特定成语(如“恫瘝在抱”)。
网络扩展解释
您查询的“痌癏”一词较为罕见,目前可查的权威资料中暂无明确记载,可能存在以下情况:
-
字形问题:该词可能是生僻字组合或存在书写误差。例如:
- “痌”与“恫”通假,常出现在“恫瘝在抱”中,意为将百姓疾苦视为自身病痛。
- “癏”可能与“瘝”(guān)混用,表疾病或忧苦,如《尚书》中“瘝”指病痛。
-
词义推测:若拆解分析:
- “痌”从“疒”部,多与疾病相关;
- “癏”从“疒”与“睘”,或表病痛循环反复。
合起来可能形容长期病痛或深切忧苦,但此为推测,需更多文献佐证。
-
建议:
- 核对原词出处或上下文,确认是否为“恫瘝”“痌瘝”等常见搭配。
- 查阅《汉语大字典》《辞源》等专业辞书进一步核实。
由于当前公开资料中暂缺该词权威释义,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需精准解释,建议提供更多语境或咨询文献学专家。
别人正在浏览...
禀赴超高压乘甲冲僻锉角媒人代人说项灯亮儿叮当响对称多项式二智法仪佛老耿光构架贯丳国车含蘗寒地鹤草化学键互譌活性区狐枕丘家寒牋表见财教皇浇洒极敝急流勇进济难尽力而为金装菱鉴林缘六候丽物緑甘吕武操莽马蹄表梦周辟萃七里濑穷君挼挲拾翠人衰止鼠窜狼奔顺女素火腿踏影蛊縢囊调资涂车唯物史观无缝钢管象轿相面先生相系仙坛